糗事百科|“生活在树上”,配不配满分?
本文插图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 , 许多人以为这篇作文用词晦涩 , 硬拗名人名言 , 不配拿满分 。 据说阅卷时第一位阅卷老师也只给了39分 , 而后两位阅卷老师都给了55分 。 最后 , 作文审查组的老师当真审视后 , 才给了这片文章满分 。 这也说明 , 在评阅老师那里 , 对这篇文章的评价也是不一的 。 (此前报道: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曝光 , 引发争议)
俗话说“文无第一 , 武无第二” , 对一篇文章的评价向来言人人殊 。 这篇文章给人的直接观感是行文晦涩难懂 , 引用的一些布满哲学味的名人名言也未必贴切 , 文章呈现出来的终极效果就是故作高深 , 不接地气 。 因此文章被刊发后引发较大争议 , 一些人甚至高喊着要给文章“打零分” 。
本文插图
不外客观来讲 , 这篇文章的立意与逻辑 , 做得并不差 。 好比“生活在树上”的标题 , 富有诗意 , 又内切了命题者要求的“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误” 。 难能可贵的是 , 文章始终围绕这种“落差”去行文 , 紧扣了主题 , 而少有枝节 , 这避免了高考作文中常泛起的主旨不集中的通病 。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就说 , “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 , 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 , 说理到位 , 没有多余的空话 , 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 ”
本文插图
抛开晦涩的表达与用语 , 文章也体现了一定的厚度 。 看得出来 , 许多句子 , 并非是死记硬背、机械搬运得来的 。 譬如 , “我们在塑造生活的同时 , 生活也在塑造着我们 。 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 , 又要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 。 ”“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 , 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 , 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 。 ”诸如此类的语句 , 不够流畅 , 但也体现了中学生中少有的思想性 。 一些人预测这名考生没读过海德格尔、卡尔维诺是一种傲慢与偏见 , 对一篇文章背后的积累 , 我们要怀有敬意 , 至少不说没有证据的话 。
本文插图
7月10日 , 在北京中关村中学考点 , 考生走出考场后挥手致意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沈伯韩 摄
当然 , 从成年人或成熟写作者的角度来看 , 这篇确实很难称得上佳作 , 满分的评价可能也过高了 。 但我们也要看到 , 这只是一篇高中生应试作文 , 一名中学生不可能有长期且专业的写作练习;在高压的考试环境下一个小时之内更不可能写出什么皇皇大作 。 作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不小的知识量 , 且紧扣文章主题行文 , 应当承认这并不轻易 。
高考作文有许多评价维度 , 好比文采、逻辑、主旨表达与思想性等 , 这篇文章由于对生僻字以及许多成年人都看不明白的哲理名言的引用 , 平添了不少阅读障碍 , 在不同人眼中注定会有不同评价 。 这是一篇高考作文的多面性 , 但这未必一定是坏事 。
本文插图
7月16日 , 评卷老师在位于清华大学的高考数学阅卷现场用计算机系统阅卷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鞠焕宗 摄
【糗事百科|“生活在树上”,配不配满分?】总体而言 , 《生活在树上》一文由于刻意的“炫技” , 阅读体验上并不友好 , 大量生僻词语以及对欧化语句的使用 , 不值得提倡 , 也称不上一篇上佳文章 。 实际上 , 公认文章大家的写作风格多是平实晓畅的 , 一眼就让人看明白 , 从不故作高深 。 南北朝的刘勰早就说过 , “辞约而旨丰 , 事近而喻远” , 寄意深刻的言辞未必要多复杂 , 简朴细小的事情也可以寓意深远 。 过分的铺陈炫技 , 反而等而下之了 。
推荐阅读
- 知识百科|荷小鱼AI课:如何让孩子快乐又高效地学习?
- 你还能吃到未加增筋剂的面粉吗?
- 家装百科|高顿ACCA:ACCA 9月考季变化提醒以及应对方法
- 知识百科|事业单位里的一些怪现象,该如何生存?
- 家装百科|研究生第一篇学术论文常犯题目总结
- 知识百科|物理世界,正因量子的存在,更为神秘
- 糗事百科|中央美院曾破例录取俩学生:一位研究生考试交白卷,一位智力神童
- 家装百科|假如有一天你不想活了,建议你看看这篇文章
- 深挖牵狗少女糗事,监督贫困破落家庭,意义何在
- 知识百科|幼儿园超前教育的危害会在二年级时体现出来?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