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龙|浅谈制约二战黑豹坦克真实作战能力的因素

欧阳龙|浅谈制约二战黑豹坦克真实作战能力的因素

文章图片

【欧阳龙|浅谈制约二战黑豹坦克真实作战能力的因素】欧阳龙|浅谈制约二战黑豹坦克真实作战能力的因素

文章图片



长久以来 , 国内众多自媒体、军迷对德军的黑豹坦克赞不绝口 , 更以其在战斗中的高交换比津津乐道 , 顶礼膜拜 。 甚至发展到了后期 , 变成了对盟军、苏联红军的无脑洗刷 , 歪曲史实 。 在笔者看来 , 这都是非常不客观的 。 今天 , 笔者结合国内中立媒体及中立人士的著作、书籍和网络均可查询的公开数据、信息 , 谈一谈黑豹在二战东、西、南三个战场的实际表现 , 以正视听 。 黑豹诞生于闪电战失败之际 , 彼时的纳粹德国已经陷入了消耗巨大的东线攻坚战战场 。 苏联星罗棋布的工业区、农业区、交通枢纽等政治、军事、经济目标让德军最高统帅部举棋不定 , 在巨大的消耗面前 , 德国人做起了以质量换数量的打算 , 这也是德国当时能做出的唯一选择 。 那么 , 在这种大背景下 , 本来在1941年11月初就提出的“未来中型坦克”计划更是加快了发展步伐 。 德国陆军兵器局六处向戴姆勒公司和MAN公司发出的招标书 , 在短时间内即得到了回复 。 经过权衡 , MAN公司的VK30.02方案最终胜出 , 这就是后来的黑豹 。 黑豹普一问世 , 便迎来了规模宏大的库尔斯克会战 , 这里不对单独战例进行评述 , 只就整体情况进行概略讲解 。
黑豹于1943年7月5日首次参战 , 但是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灾难 。 德军战前为了保密 , 临时组建了两营制的第39装甲团 , 团长为劳希尔特 , 训练地点在法国 。 为了战前的保密 , 第39装甲团未进行战术演练 , 也没有进行无线电通讯训练 , 包括团长在内 , 大家都是两眼一抹黑 , 而到达出击地点时 , 距离进攻只剩不到三天时间 , 仅从这一点来说 , 训练不足导致的黑豹损失严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 再说该团遭遇的糟糕的人事管理问题 , 该团原计划配属库尔斯克南线第48装甲军的“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 , 陆军司令部在6月27日这天临时组建第10装甲旅 , 旅长为原第9装甲师第21装甲旅旅长代克尔 , 这一人事任命直接在“大德意志”师炸锅 , 该师“大德意志”团团长施特拉维茨明确表示不会听命于这个“空降”而来的旅司令 , 代克尔到位时 , 身边随从只有司机和副官两人 , 其余旅部参谋人员直到7月11日才到位 , 而此时会战已经打响一周了!更为奇葩的是 , 代克尔在人员未齐的7月6日被召回后方述职 , 临时代替他的竟然就是施特拉维茨!此君完全出于个人泄愤目的 , 让训练严重不足的第39装甲团在苏军雷场和反坦克火网前搞火力一线平推 , 结果可想而知 , 全团战至7月11日夜间 , 只剩下12辆黑豹 , 而此时 , 参谋人员才刚刚到位!7月19日 , 该团解散 , 之后被编入第52步兵军参加了防御作战 。 第39团的失败是德军装甲部队在库尔斯克会战中 , 乃至整个东线的缩影 。 黑豹在对T34、KV1的对抗中 , 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 , 但是 , 德国人试图以坦克单一技术兵器的性能优势来弥补师以上火力劣势的设想是失败的 。 德国人在战役层面取得了聊以自慰的高交换比 , 但是苏联人也及时醒悟 , 果断放弃原定于1943年装备的T43和KV13 , 迅速投入到T34/85和斯大林系列坦克的更换中 , 而德国人 , 尤其是希特勒本人 , 在强化火力和防护上陷入病态偏执 , 最终将大量人力、物力耗费在了华而不实的“虎王”、“猎虎”以及“鼠”式这种完全背离战术原则与科学的怪胎武器中 。
黑豹在东线的实战运用中不能算是成功的 , 除了局部小规模反击、防御作战 , 基本上是失败的 。 但是 , 我始终强调一点 , 任何抛开单一技术兵器去对抗整个体系都是耍流氓 。 黑豹也不例外 。 德军自1943年起 , 在远程火炮、作战飞机两大领域开始全面落后于苏联和盟国 , 而这两大技术兵器是装甲部队取得最后成功的必备客观辅助 , 另外 , 对作战地形的有效运用也是制胜因素之一 。 比如 , 1943年8月22日 , “骷髅”师第1装甲营 , 用一个5辆黑豹装甲排在旧柳帕金和库马纳尔高地 , 利用起伏的地形 , 顽强阻击苏联装甲部队 , 在自身仅有1辆黑豹被击中动力装置失去行动能力的情况下 , 击毁苏军坦克23辆 , 卡车1辆 , 反坦克炮2门 , 交换比非常高 。 但是 , 同样是地形地貌以森林、丘陵为主的乌克兰地区 , 德军装甲部队的损失就非常高 , 交换比直线下降 , 原因就是无法发挥火力优势 , 且复杂地形对坦克零部件损耗很大 。 比如 , 乌克兰战役期间 , 第1SS师于1943年11月15日发起反击作战 , 配备66辆黑豹 , 战至12月6日 , 被苏军击毁的只有7辆 , 但是自身技术损失竟然高达54辆!这样的高消耗 , 怎么能抵消所谓的高交换比呢?苏联人都不用出动坦克 , 德军自己都能把自己坦克给开没!

制约黑豹在东线发挥能力的另一个致命因素 , 就是德军糟糕的后勤保障和黑豹的高故障率 。 平心而论 , 二战期间 , 就精密程度而言 ,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坦克可以与黑豹相提并论 , 德军后勤机修师的维修效率也是极高的 , 但是面对高故障率的黑豹、虎式 , 德军脆弱的后勤保障系统最终还是崩溃了 。 尤其在战争后期 , 大量的训练不足的士兵被补充进装甲部队后 , 因操作不当人为造成的故障原因导致的黑豹事故居高不下 。 截止1943年12月31日 , 德国军工部门共向东线交付了901辆黑豹 , 最后留在一线的只有217辆 , 这其中只有80辆具备战斗能力 , 永久损失高达624辆 , 这种损耗是德军根本承受不起的 。 而到了1944年 , 情况已经不可逆转 。 比如1944年3月的戈梅利战斗 , “维京”师第8连16辆黑豹出动 , 前往戈梅利解救被围步兵 , 第8连在中午12时发动突击行动 , 战至下午5点 , 摧毁苏军7门反坦克炮 , 俘虏300人 , 但是自身被击毁3辆黑豹 , 另外有5辆居然陷入淤泥 , 而由于缺乏拖车 , 最后只能炸毁!这样的耗费比 , 对于当时已经日薄西山的德军来说 , 完全是承受不起的损失!古德里安在出任装甲兵总监后 , 多次向希特勒成书 , 发往前线的坦克数量在增加 , 但是一线作战部队坦克可用数量却在一直下滑 , 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维修保障车辆、轮式坦克运输车、零部件 。 乌曼合围战中 , 第1装甲集团军扔掉了300辆坦克 , 其中100辆是黑豹 , 扔掉的原因是缺乏大功率牵引车和维修设备!所以说 , 综合整个东线战争局面来看 , 黑豹根本没有达到设计之初想要达到的目的 , 即质量换数量 , 反倒是苏联人在质量的道路上越追越近 , 而数量上远超德国!再回过头来看西线 , 英美媒体渲染的黑豹神话就像他们渲染的空中优势一样 , 水份太重 , 不值一提 。 实际上 , 被英美空中摧毁的黑豹并不多 , 盟军空中优势更多的作用是限制了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术灵活性 。 比如诺曼底反击作战过程中 , 比如1944年8月7日发生在诺曼底地区的莫尔坦攻防战 , 德军为反击投入70辆黑豹 , 到8月13日战斗结束 , 德军共损失黑豹33辆 。 其中 , 被“台风”战斗机等盟军空中火力击毁的黑豹仅有5辆 , 但是美国的《陆军新闻》夸张的宣传变成了:“8月9日 , 敌人大规模攻势被粉碎!1000架次的台风干掉135辆德国坦克!”这纯粹就是扯蛋 , 美国的新闻媒体 , 现在也是这个德性 , 没治了 。 实际上 , 在被限制战术机动性后 , 西线德军装甲部队及其黑豹坦克 , 更多的是面临来自英美 , 尤其是美军的地面重炮部队的远程打击威胁和低调中透着奢华的“萤火虫”威胁 。 另一个严重影响黑豹性能发挥的因素就是油料供应短缺问题 。 英军在诺曼底战役结束后 , 对该地区遗留在战役区域内的177辆德军坦克进行检查 , 来自空中摧毁的仅有12辆 , 因缺乏油料自毁的竟然高达83辆!西线德军装甲部队以及黑豹 , 始终受困于燃料、空中侦查、炮火支援三大问题 , 没有机会展现出应有的技术水平 , 当然 , 战争是不会照本宣科进行的 , 黑豹从问世那天起 , 命中注定就是撤退、撤退、再撤退 。 最后 , 说一说诡异的意大利战场 , 也就是南线 。 从国内权威书刊、公开信息、包括解密外交电文等来看 , 黑豹在意大利战场败得是不明不白 。 美军当时在意大利战场保有远程火力优势 , 德军为了避免遭受不必要的远程打击 , 所有黑豹均呆在后方留作预备队 , 但是黑豹完好率却长期低于40% , 令人匪夷所思 。 不过在同美军M4的作战中表现不俗 , 戈林伞兵装甲师的第1“黑豹”装甲营一度打出了1:8的高交换比 , 之后 , 由于总体困局无法打破 , 德军开始有条不紊的向奥地利撤退 , 接下来 , 扯蛋的一幕发生了 。 因为意大利北部山区地形复杂 , 道路崎岖 , 坦克靠自身机动损害性很大 , 很快 , 为数不少的黑豹就因为机械故障无法维修而自毁 , 这一点 , 大家还能接受 。 1945年4月24日 , 第26装甲团已经撤退至波河南岸 , 准备过河的时候发现没有合适的桥梁 , 因为没有合适的桥梁 , 剩下的黑豹全部炸毁!是的 , 你没看错 , 没有合适的桥 , 自毁了 。 猪队友绝不放过呆板的德国人 。综上所述 , 黑豹坦克作为单一的技术兵器 , 它将火力与防护发挥到了极致 。 但是 , 在一场消耗巨大的战争中 , 没有诸兵种的配合 , 虎、豹都不能 , 也不可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优势 , 而设计师和决策者如果不将自身综合国力、战场后勤维修能力、后勤保障能力等因素结合起来 , 融入到技术兵器的设计中 , 那些看上去完美的武器也仅仅是美而已 , 并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