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学霸!华为天才少年最高年薪201万元 全球仅4人有此殊荣( 二 )


对科研 , 张霁认为首先是调研 , 然后和朋友分享 , 接着还要敢想 , 最后才开始付诸行动 , “一定要敢想 , 连想都不敢想 , 那不会触发灵感” 。
张霁的努力 , 也让他的工作水到渠成 。
由于科研项目比较多 , 张霁基本上没有刻意去找工作 , 甚至没有主动投递简历 , 都是企业或者高校联系他 。
目前 , 在华为上海研究所工作的张霁说 , 上一届学长左鹏飞去年入选华为“天才少年” , 是自己的榜样 。两人互相加了微信 , 也经常交流 , 因为平时都在各自忙碌 , 即使在学校时 , 导师不一样 , 研究的方向也不一样 , 彼此并没见过面 。今年8月2日 , 两人在深圳参加一个活动 , 才第一次见面 。
张霁的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同学姚婷 , 这次也入选华为“天才少年” , 并已签约 。姚婷可能要等到8月份前来华为报到 。
对学弟学妹们 , 有什么想说的吗?张霁说 , 自己也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 以自己的体会 , 就是首先要对自己的选择做一个规划 , 然后一定要坚持 , 要有信心 , 不要轻易放弃 。另外 , 取得成绩后 , 要戒骄戒躁 , 沉下心来 , 盯紧下一个目标 , 每个阶段都要提升 , 要持续学习 , 让自己持续进步 。
延伸阅读:95后天才少年一天两登Nature 天才少年曹原到底有多牛
当地时间5月6日上线的Nature杂志 , 因一位“天才少年”而格外受关注 。
中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95后”博士生曹原分别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连发两篇论文 。

超级学霸!华为天才少年最高年薪201万元 全球仅4人有此殊荣
文章图片
曹原曾因发现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而被誉为“石墨烯的驾驭者” 。他还登上了2018年Nature年度人物榜 , 并被一些报道称为“中国潜在的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
那么 , 这位“天才中的天才”到底有多牛?
Nature同天刊发两篇论文
伦敦时间5月6日 , 24岁的曹原与其博导Pablo Jarillo-Herrero背靠背连发两篇Nature文章 , 介绍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
在第一篇Nature论文中 , 曹原等人致力于通过对扭转角的控制 , 将魔角特性推广到其他二维研究体系 , 以调谐和控制电子—电子相互作用的强度 , 实现相似的物理行为 。研究结果将为探索多平带双扭超晶格中扭角和电场控制的相关物质相提供理论依据 。
曹原为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 , 并与导师共同为文章通讯作者 。
需要指出的是 , 通讯作者通常由教授等课题组长担任 。曹原成为通讯作者 , 表明他是论文的主要创意贡献者之一 。
在另一篇Nature论文中 , 曹原与其他两位作者并列文章第一作者 。
在这项研究中 , 曹原等人致力于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 。他们以六方氮化硼(hBN)封装的MATBG为研究对象 , 通过使用纳米级针尖扫描超导量子干涉装置(SQUID-on-tip)获得处于量子霍尔态的朗道能级的断层图像 , 并绘制了局部θ变化图 。这项研究为相关物理现象的实现和应用提供了指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