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波|李春波:被誉为“中国民谣教父”,为何在最红的时候退出歌坛?


你还记得李春波吗?
对 , 就是那个小平头、黑框眼镜的歌手李春波 。
上世纪90年代 , 只要有歌声响起的地方 , 就飘荡着李春波的《小芳》和《一封家书》 。 这两首歌朴实、温暖 , 浸透了浓郁的情感 , 曾经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
岁月飞逝 , 李春波伴随着装着天线的电视机、放卡带的录音机 , 已经成为了远去的一帧风景 。
但是无论如何 ,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 是时间无法偷走的 。
李春波|李春波:被誉为“中国民谣教父”,为何在最红的时候退出歌坛?
本文插图

1968年的冬季 , 李春波出生在辽宁沈阳一个工人家庭 。 自幼 , 就对音乐充满兴趣 。
那会邻居家有把吉他 , 李春波总爱过去抚弄一番 。 姐姐看在眼里 , 花了18块钱 , 整整一个月的工资 , 给他买回一把梦寐以求的吉他 。
李春波后来饱含深情地回忆 , 如果当年没有姐姐买的那一把吉他 , 也许就没有如今的李春波 。
李春波|李春波:被誉为“中国民谣教父”,为何在最红的时候退出歌坛?
本文插图

长到20岁 , 李春波开始闯荡北京 , 进入海政文工团当了一名乐手 。
但在当时 , 千里之外的广州才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前沿阵地 , 无数文艺青年奔涌到这座城市 , 寻求自己的梦想 。
李春波毅然离京入穗 , 成为了追梦者的一员 。
那一年他24岁 。

寄居在广州火车站旁边的一间宾馆里 。 每晚在宾馆里的“友谊沙龙”歌舞厅 , 弹琴两个小时 , 以此换取生活费 。 除去工作时间 , 就在宿舍里创作歌曲 , 偶尔约老乡出去吃一顿夜宵 。
六七月份的时候 , 李春波把自己的作品灌录成一张唱片 , 《小芳》就在里面 。
他联系了许多唱片公司 , 可彼时乐坛是“京味重金属”和港台风歌曲的天下 , 民谣风格前所未有 。 没有唱片公司愿意第一个吃螃蟹 。
万幸 , 李春波还是遇到了伯乐——中国唱片广州公司的李广平 。
李春波|李春波:被誉为“中国民谣教父”,为何在最红的时候退出歌坛?
本文插图
李广平

他在李春波的宿舍里 , 一首一首地听完歌曲 , 心潮澎湃 ,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质朴无华、真切自然的吟唱 , 我听到了一种‘不想再给这座城市输送噪音’的真诚 。 ”
在李广平的力荐下 , 《小芳》得以发行 , 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
这首歌曲风温婉 , 歌词动人 , 点燃了知识青年对时代的回忆 , 也契合了九十年代的怀旧文化 。 短短一个月 , 《小芳》的卡带就卖出100万张 。
李春波火了 。
次年 , 李春波乘胜追击推出《一封家书》 , 用传统书信格式写成歌词 , 述说了异乡游子对父母的思念 。 他的歌声再次席卷了中国大地 。

戴军曾惊叹:“(李春波)当年销量是几百万上千万 , 如果算盗版的话 , 应该好几千万 。 一个人带旺了整个唱片公司 。 ”
《小芳》和《一封家书》的成功 , 让内地音乐闯出一片新天地 , 也让李春波获得了93、94年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 中国流行音乐94风云人物奖 。
李春波|李春波:被誉为“中国民谣教父”,为何在最红的时候退出歌坛?
本文插图

“中国民谣教父” , 权威媒体将这个称号安给了李春波 。
但这个东北青年习惯沉默 , 宠辱不惊 , “我叫什么并不重要 , 有人喜欢听我的歌 , 我就很开心了 。 ”
对于走红他只有两点感受:第一 , 终于可以在广州安顿下来;第二 , 以后有更好的条件做音乐 。
他始终带着对生活的虔诚来创作音乐 , 然而生活却悄然向他张开了血盆大口 。
1995年 , 春晚节目组向李春波发出邀请 , 可是他没有在除夕夜出现在春晚舞台上 。
谣言顿时四起 , 有人说他耍大牌 , 有人说他嫌报酬低 。
其实 , 他已为春晚准备了新歌《小桃红》 , 并且进行彩排了 , 突然接到了父亲病危的电话 。 李春波没有丝毫犹豫 , 选择回家陪伴父亲 。
李春波|李春波:被誉为“中国民谣教父”,为何在最红的时候退出歌坛?
本文插图


回家路上 , 他告诉自己 , “不能给家里添乱了” , 但是一见到形容枯槁的父亲 , 才发现一切理性都失控了 , 整个人哭得稀里哗啦 。
也许是对父亲的操心 , 带走了创作的灵感 。 李春波不期然陷入了创作低谷 , 于是决定改行当导演 。
1996年 , 李春波暂离歌坛 , 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学习 。
祸不单行 , 第二年春天 , 他的喉结里生出两颗囊肿 。 医生说:“如果手术成功 , 你的嗓子没什么影响 。 要是不成功 , 可能影响你说话 , 更别说唱歌了 。 ”
对于一名歌手而言 , 人生最大的痛莫过于此 。
他形容躺在手术上时的张惶 , “麻药注入血液 , 一二三 , 世界就向你关闭了 。 ”
李春波|李春波:被誉为“中国民谣教父”,为何在最红的时候退出歌坛?
本文插图

还好 , 手术成功 , 出院后的李春波出演了话剧《男女关系》、《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 这两出话剧让他感触颇深 , “表演有解放天性的作用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