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资源涵养“四史” 用通俗话语传播“四史”

成立国内首个跨学科社会主义历史研究院;提升传播能级 , 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和市民生活 , 华东师范大学——
以学术资源涵养“四史” 用通俗话语传播“四史”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颜维琦 光明日报通讯员 戴琪
成立国内首个跨学科社会主义历史研究院;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提升传播能级 , 让“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市民生活……采访人员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采访了解到 , 该校紧抓关键渠道 , 让“四史”学习教育更好地融入课堂 , 融入教学主渠道 , 提升学生获得感;发挥关键主体作用 , 支持更多教师成为传播和学习“四史”的带头人;发挥学术研究引领作用 , 积极为“四史”学习教育提供智力支撑;发挥溢出效应 , 彰显高校的社会引领作用 。
【以学术资源涵养“四史” 用通俗话语传播“四史”】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说:“以丰厚学术资源涵养‘四史’学习教育 , 华东师范大学发挥高端学术平台和智库优势 , 提供扎实的学术和人才支撑 , 让理论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在‘四史’学术研究和学习教育宣讲中担当起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 , 从而更好地实现以史为鉴 , 资政育人 。 ”
推动“四史”学术研究和资政智库建设
6月28日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组建成立 。 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推进“四史”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急切需求 , 成立的国内首个跨学科社会主义历史研究院 。
“重视学习借鉴历史经验 , 是当前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 。 这要求我们高校科研工作者及早做准备 , 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 拿出过硬的研究成果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院长、历史学系教授孟钟捷说 。
在华东师范大学 , 一大批历史学者多年来悉心耕耘 , 在冷战国际史、中国当代史、改革开放史等研究领域成绩斐然 。 对现有学术研究团队和文献资料进行整合重组 , 研究院推出“初心”系列、新中国建国史系列、改革开放史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研究系列等多个研究面向 , 充分整合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力量 , 建设服务大众型的“四史”基础文献数据库 。 作为新中国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 , 学校还将面向全国建设“四史”学习教育高校学生培训平台 。
“我们不仅致力于推动学术研究和资政智库建设 , 更将服务大众的目的摆在首位 , 普及‘四史’知识 , 帮助人们认识历史过程 , 推动历史知识的社会化 , 形成全民学‘四史’的热潮 。 ”孟钟捷说 。
以“四史”拓展课程思政内涵
今年毕业季 ,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毕业生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毕业文创——学院联名的“中华牌”铅笔 。 小小的铅笔承载了一段民族工业发展史 , 将铅笔作为毕业礼物是学院“四史”主题毕业教育系列活动之一 , 引导毕业生在新的人生起点上回望历史 , 汲取力量 。
一方面 , 生动多样的毕业课、团课、支部活动让“四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另一方面 , 学校依托丰厚的学术和名师资源 , 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 , 以“四史”学习教育拓展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 。 通过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 , 华东师范大学将“四史”内容有机融入高校相关课程教学 , 瞄准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显著提升 , 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作用 , 推进“四史”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
前不久 , 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暨“四史”教学建设推进会上 , 学校明确提出 , 建设更加注重实践的“四史”系列思政选择性必修课程 , 集合地理、教育、历史、社会学等A类学科的优秀师资打造课程 , 以“理论+实践”方式带领学生认识中国国土空间、了解区域规划战略、直面中国基础教育、理解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等 。
作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校 , 华东师范大学还提出 , 着力培养师范生讲“四史”的能力;同时 , 服务基础教育 , 牵手附属学校 , 在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领域建设“四史”教育资源库 , 探索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 。 七一前夕 , 在华东师范大学的精心组织下 , 6位来自不同学段的上海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围绕“伟大的起点”这一主题 , 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教学观摩活动 , 这也是上海学校“四史”学习教育进课堂专场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