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事业单位】语句衔接怎么才能不出错?你需掌握这两个原则

【语句|【事业单位】语句衔接怎么才能不出错?你需掌握这两个原则】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事业单位】语句衔接怎么才能不出错?你需掌握这两个原则
言语理解中有一种常考题 , 叫做语句排序 。 就是给了我们一段文字其中去掉一句话 , 让我们将句子还原回原文 。 让我们根据文段主要意思来填空 , 自然要与作者想到一起去 。 那么在还原句子的过程中 , 我们需要遵循两个原则 。
一、话题一致
即主题词筛选法 , 既然是要与作者想法保持一致 , 当然作者在文段中重点描述的对象就很有可能出现在我们填的这句话中 。
比如 , 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
【例题1】 “_______” , 我们不妨拉开一个比较长时段的历史来观察 。 传播史告诉我们 , 新媒体之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 ,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新”的媒体 , 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文化政治 。 文字的书写对于结绳记事是新的 , 雕版印刷对于竹简刻字是新的 , 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较于手抄和雕版印刷是新的 。 所以 , “新”这个东西并不值得我们手忙脚乱 。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背后
B潮流永远不待人
C太阳底下无新事
D时间是变化的财富
【解析】C整个文段 , 都是在围绕“新”这个话题展开的 , 因此“新”就是这个文段的主题词 , 既然是文段中重点论述的对象 , 根据话题一致原则 , 因此空格处所填句子也要与“新”这个对象有关 。 A选项 , 强调的是要让我们把握当下 , 珍视当下 , 跟我们主题词“新”无关 , 排除 。 B选项强调潮流不等人 , 也就是我们要努力把我潮流 , 抓住当下 , 也无关 。 D选项强调时间很重要 , 要把握时间 , 也无关 , 只有C选项突出了“新”这个话题 , 与文段话题一致 。 故正确答案为C 。
二、思路一致
即根据行文脉络去找句子意思 。 作者在写一段文字的时候肯定存在行文思路 , 作者可能按照“时间、空间、事理”顺序来进行写作 , 所以我们要了解作者的意图 , 找准行文脉络 , 这样自然就能够了解所填句子的内容 。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句子位置来判断句子作用 。 位置不同 , 作用也不同 。 总之也就三种情况 , ①句首:引出下文②句中:承上启下 。 ③句尾:总结上文 。
【例题2】诗歌的面貌并不完全取决于作者人品的高下 , 而是与作者的学力素养、心灵的敏感程度有更为直接的关系 。 换句话说 , _______。 典型的例子就是晋代的潘岳 , 他虽然有“拜路尘”的卑劣行径 , 但其《闲居赋》一文却展现了一份清雅独绝的隐逸情怀 。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个品格并不高尚的人同样有可能创作出动人的诗篇
B.人格是否高尚并不是决定作品质量高下的唯一要素
C.一些杰作的作者反而更擅长掩饰自己的真实品格
D.“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情况在创作领域尤为常见
【解析】A我们分析文段 , 诗歌的面貌与作者人品的关系 , 根据话题一致 , 每个选项都话题一致 。 那么我们可以分析句子的作用 , 画横线处位于文段的中间 ,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横线前讲的是 , 诗歌的面貌与作者的学力素养、心灵的敏感程度有直接关系 。 横线后举例证明 , 潘岳尽管行径卑劣 , 却展现了一份清雅独绝的隐逸情怀 。 所以 , 横线处应该兼顾前后双方 , 即探讨作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 , 故A当选 。 B项是个干扰项 , 但是和横线后面潘岳的例子并不能很好的衔接 , 故排除B 。 C项主要讲作者擅长掩饰自己的真实品格 , 但文中探讨的是作品和人品之间的关系 , 不可衔接 , 故排除C 。 D项的“创作领域”与文中强调的人品和作品之间的关系 , 话题范围不一致 , 扩大了范围 , 故排除D 。 故正确答案为A 。
总而言之 , 对于语句表达中的语句衔接 , 分两步走 , 话题一致和思路一致 。 相信通过上述讲解大家清楚了解语句衔接了 , 大家课下好好研习 , 当然在平时还是需要多多练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