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沉寂1000天,华谊太需要一部爆款电影了( 三 )


实景娱乐项目未能成为华谊兄弟转型的压舱石 , 缺乏更大影响力的大IP , 中国迪士尼的路不好走 。
华谊二十年周年海口庆典的当天 , 第一个实景娱乐项目海口观澜湖·冯小刚电影公社也开街 。
王氏兄弟的迪士尼梦正式起航 。
美国的迪士尼通过IP衍生 , 让电影走出屏幕 , 以多元化战略加固电影产业护城河 , 走出一条成功的路 。 华谊自2009年宣布“去电影化“战略后 , 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就成了发力重点 。
在中国 , 几乎每个文娱行业企业家都想做成迪士尼 , 但至今没人成功 , 华谊兄弟也不例外 。
除了海南的观澜湖冯小刚电影公社 , 华谊还有位于苏州的电影世界 , 位于长沙、郑州的电影小镇 。 其中苏州电影世界主打电影主题沉浸式互动体验 , 对标迪士尼 , 是华谊目前唯一重投资的项目 。
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奠基仪式/视觉中国华谊兄弟2019年财报显示 , 实景娱乐为华谊兄弟带来收入近3500万 , 在总营收中占比仅为1.59% 。
迪士尼有个著名的“火车头“理论:电影本身可以不赚钱 , 但是电影一定要拉动相关产业赚钱 。
百年沉淀 , 迪士尼积累了强大的IP资源 。 创立20余年 , 华谊兄弟手握《甲方乙方》《天下无贼》《非诚勿扰》《芳华》等众多优秀电影作品 , 似乎已经有了足够的IP积累 , 但是华谊的迪士尼之路走得并不好 。
不管是迪士尼的《冰雪奇缘》还是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 , 文化影响力都极大 , 牵连着观众情感 , 经久不衰 。 反观华谊的IP , 影响力仅在特定范围 , 显然无法支撑一个主题乐园 , 不具备粉丝属性也就不具备孵化和延展空间 , 华谊距优质IP还有很远的距离 。
且并非所有影片都适合发展线下 , 华谊也曾试图直接引入国外合适的IP 。 比如《惊天营救》、韩国科幻片《胜利号》 , 这些电影相比《芳华》《非诚勿扰》等互动性、体验感强 , 更容易走进线下 。
除了缺乏优质IP , 华谊兄弟对IP的精细化运营也存在问题 。
以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为例 , 华谊兄弟打出本土化差异战略 , 融入了长沙文化 , 选取“老长沙“本土建筑 , 同时结合电影场景融入意式风情建筑 , 引起当地人的兴趣 。 然而在本土化融合过程中 , 却模糊了IP的概念 , 成了一个没有文化意义的旅游小镇 。
强大丰富的IP是迪士尼成功的基础 , 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细节呈现、场景搭建、沉浸式体验是其经久不衰的关键 。 如果只是购买IP , 在开发运营上不能做到精细化运营 , 最后结局必将是退出战场 。
时任华谊实景娱乐董事长的秦开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 “文旅项目需要有文化传承基因的公司来做 , 不做文化项目的公司 , 坚持不下去的 。 ”
但是 , 华谊后续并未将其文化基因传承下去 。
华谊扩张实景娱乐版图以来一直以轻资产为主 , 实际控股的只有2018年开业的苏州电影世界 , 其余均与当地地产商、政府合作 , 持股比例不高 。
轻资产通常是与其他企业合作 , 文娱公司仅仅提供品牌授权和运营管理 。
投资少、回流快是轻资产的优势 , 以冯小刚电影公社项目为代表 , 2019年净利润为1.1亿元 。 这也是目前开业的四个项目中 , 态势最好的一个 。 电影公社工作人员告诉豹变:“目前暑假游客比较多 , 还需要排队 。 ”
轻资产带来了即时收益 , 其弊端也在运营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 。
投钱少 , 就没有话语权 , 这就意味着要把项目的指挥棒交给出资更多的合作方 。 华谊所看重的文化基因优势也可能成为摆设 。
即便是华谊控股 , 这些文化基因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 , 还要打一个问号 。
华谊下大气力投资的唯一重资产项目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 , 运营情况不尽人意 。 2019年财报显示 , 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营收2.6亿元 , 净亏损1.6亿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