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互联网迈向智能制造 当AI应用为制造而生


行业互联网迈向智能制造 当AI应用为制造而生
本文插图
头像素描 张旭菁
【行业互联网迈向智能制造 当AI应用为制造而生】■张诚
当人工智能具备了人类在制造过程中积累的最高智慧和经验 , 并将其规模化用于所有企业 , 将极大减少企业人员由于知识、经验和能力不足带来的生产和收益波动 , 从而把产业内所有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整体提高到同一高度 , 产生更高的生产价值 。
张诚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教授
过去5年 , 我国制造企业主要展开了制造过程的信息化改造 , 将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环节通过信息技术连接贯通 , 通过及时、准确和全面地获得企业制造环节、经营过程、市场、产业和竞争等信息 , 更有效地组织生产和应对市场变化 。 这项工作目前来看完成得很好 , 如同我们每日需要呼吸的空气一样 , 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企业日常工作 , 成为企业运营管理和决策的一部分 。
接下来5年 , 这些企业 , 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将向智能制造进一步升级和转型 。 智能制造的概念比制造自动化更为广泛和复杂 , 它需要将自动化技术、物联网、工业机器人等 “硬”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软”技术真正集成起来 , 并有机地融于之前“以人为本”的企业运营流程、管理和决策工作中 。
智能制造构想了一种由人工智能为主的智能制造系统 , 它在制造过程中能从信息技术连接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环节中 , 自动获得相关信息(即“自感知”) , 由此进行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智能活动(即自学习、自决策) , 然后通过制造自动化执行(即自执行) , 并能根据执行后的效果 , 以及市场和竞争环境改变的反馈 , 调整和优化后续的制造工作(即自适应) 。 如果能实现 , 这是何等壮观 。 大家不妨闭眼想象一下:当人工智能具备了人类在制造过程中积累的最高智慧和经验 , 并将其规模化用于所有企业 , 将极大减少企业人员由于知识、经验和能力不足带来的生产和收益波动 , 从而把产业内所有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整体提高到同一高度 , 产生更高的生产价值 。 而且 , 由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往往通过计算机算法实现 , 是一种“软”的数字技术 , 复制使用的边际成本低 , 使得一个企业的成功应用可以容易地复制扩展到不同企业 。
这一切的美好 , 都要依靠扎实的产业探索和实践 ,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尽管智能制造是多项软硬技术的集大成者 , 由于人工智能在其中起到“大脑”的价值 , 我近期梳理了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融合可能遇到的四大挑战 , 在此与大家分享 , 希望引起企业和社会的注意 。 当然 , 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应对得当 , 也可以转变为成功要素 , 即融合的成功之路=(基础+科技)×实践×战略(IMIS) 。
其一 , 扎实的信息化基础(Infrastructure) 。 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 , 需要质量好、完备和大量的数据 。 倘若连信息化都做不好 , 数据都不能有效地存储、传递、收集和处理 , 就不要再说怎么用好数据了 , 更不要提自感应 。 因此 , 在信息处理和业务流程改善效率后 , 人工智能才可能开始产生应用价值 。 这也是对制造企业前5年工作的大考 。
其二 , 新兴的制造科技(ManuTech) 。 人工智能在“软”技术层次 , 主要体现为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算法应用 。 尽管互联网、金融保险、安保等行业已经基于消费者行为、图像、语音和文本信息进行人工智能学习 , 产生了大量成熟的应用 , 包括对人的精准识别、定位、广告投放、营销定价、推荐和互动等 , 但我们如果静下来思考 , 会发现它们都是针对消费者个体进行的应用 , 与智能制造的主体(生产设备、流程等)完全不同 。 也许我们已经对互联网科技、金融科技、保险科技这些名词耳熟能详(简单来说 , 它们都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互联网、金融和保险等领域) , 但我们听到过制造科技(即用于制造的人工智能技术)么?也许我们会熟悉BAT , 科大讯飞、AI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和其他AI独角兽公司 , 但我们知道哪些企业在深耕制造业的人工智能应用呢?也许我们能脱口而出人工智能在安防、汽车、医疗、金融、零售、互联网、广告营销和智能手机上的众多成功应用 , 但我们又能数出多少制造业的成功应用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