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浦江叶河浇灌一颗藜麦的种子 上海科技在喀什大地上发芽生长( 三 )
历经多次实地考察 , “耐逆农作物高产优质育种及示范种植研究”项目于2018年确定 , 2019年开启900亩的小范围试种 。 同年3月12日 , 植树节当天 , 曾爱告别妻子和不到3岁的女儿 , 和同事们来到莎车 。
位于阿瓦提村的试验田没有一丝绿意 。 这让他有点“慌” , “土地以弃耕地为主 , 均为二类地、三类地 , 可谓只见黄沙不见‘土’ , 根本没有任何营养可言 。 ”
即便是具有超强耐逆性的藜麦 , 若是不加任何“呵护” , 特别是藜麦一生中最脆弱的苗期 , 也难逃厄运 。
果不其然 , 首次试播“覆灭”了不少 。
结束机械调试工作的70后实验师王宏伟也来到彩钢棚内暂歇 。 他是新疆土生土长的种植专家 , 去年加入项目团队参与藜麦的试种 。 谈及试种之初的艰辛 , 王宏伟先向采访人员开起了曾爱的玩笑:“他比去年白多了啊!”
的确 , 去年太难了!土地条件不理想 , 语言沟通又存在困难 , 配套上更是没有水、没有电、没有渠、没有机械 。 极端困难条件下 , 曾爱在种子复播后索性放弃了住宾馆的念头 , 吃住都在试验田旁边的村委会 。 10平方米的房间内 , 只有一张床和一个电灯泡 , 由于当地限时供水 , 有时候甚至都无法洗澡 。 他边观察藜麦苗生长情况 , 边摸索栽培方法 , 手把手地向农户们传授经验 。
上海援疆前指、上海市科技两委、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的“娘家人”也给予了全力支持 。 “在莎车分指和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 , 防风网、防护栏、给水沟渠及管理用房在一个月内建设完毕 , 这真是帮了大忙 。 藜麦生长从此没了后顾之忧 。 ”曾爱说 。
在王宏伟看来 , 试种的目的在于确定合适的材料和栽培方法 , 每一次试错 , 都证明了某种材料或者某种条件不适合南疆土地 , 相当于为未来之路消除了一条岔道 。
如今 , 这条路正变得愈发笔直、愈发光明 。
去年8月 , 藜麦迎来收割期 , 小面积测产达到亩产210公斤 , 这不仅是南疆盐碱地上的初次引种实验 , 也是我国首次实现藜麦的两季种植 。 今年 , 在种质材料进一步筛选、栽培技术进一步改造的同时 , 藜麦春播扩展至疆内12个县市 , 30余个种植点 , 面积达到9600亩 。 项目组的目标是 , 3年内藜麦种植面积扩大到20万亩以上 , 5年内亩产提高至500公斤 。
产业布局
“上海理念”引领藜麦深加工
不到十平方米的彩钢棚内越来越热闹 , 同样来此考察的浦东企业闽龙达旗下“小蜂农业”负责人郑金龙也加入了“群聊” 。
此次莎车之行 , 他不仅来考察藜麦种植项目 , 还为小蜂二期项目的正式运营做准备 。 该项目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 , 主要用于藜麦的初加工和深加工 。 目前 , 在莎车分指的协调推动下 , 二期厂房如期完成装修 , 加工设备即将安装完毕 。
从理论上看 , 推广藜麦可以利用边际土地 , 保障粮食安全;附加值高 , 适用于精准扶贫;帮助解决新疆饲草不足的问题;发展节水农业 , 保护生态安全;全营养助力“健康中国”等 。 这一切都要以藜麦“种得好”“销得旺”为前提 , 栽培成功后 , 如果销路打不开 , 之前的所有设想都会成为空谈 。
对此 , 上海第十批援疆干部未雨绸缪 。 今年3月 , 上海援疆前指总指挥侯继军、副总指挥张斌专门召开藜麦项目研究会议 , 听取逆境中心专家关于藜麦项目汇报 , 指出对于藜麦产业发展 , 要重视深加工产品 , 特别是开发休闲食品 , 藜麦提取物等 。
莎车县委副书记、莎车分指指挥长陈剑告诉采访人员 , 莎车分指今年将全力推进藜麦加工产业发展 , 在浦东新区的支持下 , 引进闽龙达公司积极研发藜麦系列产品 , 预计近期将正式生产 。
“只有发展产品的深加工 , 才能提高附加值 , 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 变‘产品’为‘商品’ , 投入到上海的大市场 , 提高带贫增收能力 。 ”陈剑说 。
推荐阅读
- 文汇|水上移动医院成为上海应急救援新利器
- 文汇|中国首届华语音乐剧大赏昨晚举行,微博话题阅读量破亿
- 文汇|《忘不了餐厅》《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综艺凭借现实主义表达,收获巨大关注
- 文汇|培养高学历“阿姨”,折射家政行业新趋势?
- 文汇|云南白药上海国际中心落户闵行 运营规模超过100亿元
- 文汇|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前天开幕 呈现科创盛宴
- 文汇|杨浦区联手上海体育学院推出创新型社会服务项目
- 文汇|上海老啤酒厂改造:区块链赋能建筑业“第一单”
- 文汇|红色故事缘何成为纪录片《大上海》主线
- 文汇|工业体系与人才机制“双驱动”,上海昂扬迈向全球影视创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