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说历史|安徽是全国默认泄洪区?,淮河洪水从何而来?从鱼米之乡到贫困地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淮河流域的环境史 , 淮河流域本是水乡 , 盛产稻米 , 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 经济非常的繁荣与发达 ,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楚越之地 , 地广人稀 , 饭稻羹鱼 , 或火耕而水耨 , 果隋蠃蛤 , 不待贾而足 。 ”司马迁所说的“楚越之地”就是指淮河、长江以南的区域 。
大宝说历史|安徽是全国默认泄洪区?,淮河洪水从何而来?从鱼米之乡到贫困地
文章图片
太湖 , 江南水乡风景
第一:汉唐时期的淮河流域
唐代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区域设置了淮南道 , 范围包括今天江苏省中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东北部和河南省东南部一带 , 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 考虑了自然条件 , “因山川形便 , 分天下为十道” 。 淮南道治所在扬州 , 下辖扬州、楚州、濠州、和州、滁州、庐州、寿州、舒州、蕲州、黄州、沔州、安州、申州、光州 。 唐代在淮河以北、黄河以南的区域则设置了河南道 , 范围包括今天山东省、河南省的全部和安徽省、江苏省的北部一带 , 河南道的治所在汴州 , 河南道下辖的颍州、宿州、亳州、宋州、泗州均在淮河流域 。 所以 , 今天淮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在唐代属于淮南道和河南道 。
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在秦岭和淮河 ,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齐平 。 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 淮河以南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汉唐时期 , 整体而言 , 淮河流域是温暖湿润的 , 特别是淮河以南的区域 , 往往与“江南”并列 , 称之为“江淮” , 《史记·平准书》记载道“是时山东被河菑 , 及岁不登数年 , 人或相食 , 方一二千里 。 天子怜之 , 诏曰:‘江南火耕水耨 , 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 , 欲留 , 留处 。 ’”汉武帝时期 , 黄河流域发生水灾 , 关东地区连年歉收 , 当时有大量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 说明西汉时期 , 淮南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江南是一致的 , 都是“火耕水耨” , 同属鱼米之乡 。
大宝说历史|安徽是全国默认泄洪区?,淮河洪水从何而来?从鱼米之乡到贫困地
文章图片
【大宝说历史|安徽是全国默认泄洪区?,淮河洪水从何而来?从鱼米之乡到贫困地】淮河流域的地形
西汉前期 , 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 , 汉高祖封异母弟刘交为楚王、封英布为淮南王、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 淮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楚国、吴国和淮南国的范围 。 吴国、楚国、淮南国都非常的富庶 , 吴国控制了江南和淮河以南的东部一带 , 在各个诸侯国中实力最为雄厚 , 吴楚七国之乱发生时 , 吴国的人口数量大约是120万左右 , 其中淮河以南的东部一带为60万 。 春秋时期 , 楚国修建的水利工程芍陂就位于今天安徽寿县一带 , 是淮河流域最早的水利工程 , 到了西汉时期 , 淮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人工水渠 , 《史记·河渠书》记载道:“自是之后 , 用事者争言水利 。 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 , ……汝南、九江引淮 , 东海引钜定 , 泰山下引汶水 , 皆穿渠为溉田 , 各万余顷 。 它小渠披山通道者 , 不可胜言 。 ”
西汉时期 , 淮河以北的区域 , 社会经济要比淮河以南更为发达 , 先秦、秦汉时期的陈留就位于淮河流域的北部一带 , 郦食其对刘邦说:“陈留者 , 天下之据冲也 , 兵之会地也 , 积粟数千万石 , 城守甚坚 。 ”项羽自称“西楚霸王” , 西楚都彭城 , 彭城在今天江苏省的徐州市 , 徐州也位于淮河流域 。 汉武帝时期 , 淮河以北的颍川郡、汝南郡、沛郡、东海郡、楚国的彭城皆设置有铁官 , 铁农具的普遍使用说明了西汉时期淮河流域北部一带的农业经济非常的发达 。
大宝说历史|安徽是全国默认泄洪区?,淮河洪水从何而来?从鱼米之乡到贫困地
文章图片
汉代 , 人们的日常生活
到了唐代 , 淮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则更加繁荣 , 欧阳修在《新唐书·食货志》中说:“唐都长安 , 而关中号称沃野 , 然其土地狭 , 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 , 故常转漕东南之粟 。 ”“东南之粟”来自于关东和江南 , 包括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区域 。 隋代修建的大运河 , 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 其中的通济渠主要是连接淮河和黄河的 , 通济渠北起板渚(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 , 南至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 , 邗沟则北起今江苏省淮安市 , 南至今江苏省扬州市 , 连接了淮河与长江 , 隋唐时期 , 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粮食 , 能够通过邗沟、通济渠到达黄河 , 通过黄河流域的水系到达关中平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