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洪|汛期出生的战士,22年后上抗洪一线报恩

新京报讯(见习采访人员 汪畅)“我名字里的‘洪’字 , 就是为了铭记98年洪水 , 人民子弟兵的那份恩情” , 付海洪说 。
付海洪是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的一名副班长 , 今年22岁 。 1998年 , 洪水侵袭付海洪家所在的村子 。 当时 , 付海洪的母亲怀孕7个多月 , 一家人被解放军从洪流中救出 。 从小 , 付海洪便想成为一名军人 , 2016年终于如愿 。
今年 , 付海洪奔赴江西九江抗洪 , “我要继承先辈的传统 , 跟洪水来个硬碰硬 , 夺得抗洪的胜利” 。
一颗种子
【付海洪|汛期出生的战士,22年后上抗洪一线报恩】“我叫付海洪 , ‘洪’字是为了铭记98年洪水 , 人民子弟兵的那份恩情 。 ”每次做自我介绍 , 付海洪都会说上一句 。
当年 , 付海洪的妈妈怀胎7个多月 , 一家人被解放军从洪水里救出 。 对此 , 付海洪一直引以为傲 。
1998年特大洪水 , 江西是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 付海洪的家 , 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司铺村 。 那年 , 村子积水很深 , 牛都随着水漂走了 , 家里根本没法住人 。
母亲正怀着付海洪 , 肚子大 , 行动不太方便 。 几位穿着迷彩服的战士进村 , 用皮划艇把一家人转移到安全地点 。
洪水退去后 , 付海洪出生了 。
这段出生前的故事 , 成为付海洪从小到大的注脚 。
从幼儿园时起 , 父母就时常跟付海洪提起洪水时被救的事 。 平时 , 父母也常常带着他看战争片 , 看解放军的故事 , 他们告诉付海洪 , “你长大之后 , 也要去当兵 , 如果遇到洪水 , 就像当年的解放军一样挺身而出 , 去救别人 。 ”
一颗种子 , 在付海洪心中茁壮成长 。 2016年中专毕业后 , 付海洪入伍 , 成为一名陆军战士 。
巧合的是 , 付海洪所在的陆军第73集团军某部 , 正是当年的“抗洪抢险英雄营” 。 1998年那个夏天 , 营队就在江西抗洪 。 就连营歌的开头第一句 , 也是“九江抗洪” 。
“这个营队就像等着我来一样 。 ” 部队的影像资料里 , 那年九江大堤决口 , 战士们下水搭铁架、垒沙袋 , 甚至还筑人墙 , 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洪水 。
付海洪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倍增 , 此后 , 每次唱起营歌 , 他都会激动得 “起一身鸡皮疙瘩” 。
今年7月12日晚上11点左右 , 付海洪所在部队接到通知 , 将赴九江市永修县抗洪 。
付海洪很激动 , 觉得自己终于要派上用场 , 当即签了请战书 。
14日 , 付海洪和战友抵达九江 。
付海洪|汛期出生的战士,22年后上抗洪一线报恩
文章插图
周边村民为营队送来一面红旗 , 上面写着“向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子弟兵致敬” 。
一身的泥
付海洪负责守护的堤坝名叫郭东圩 , 全长9.1公里 , 是一条战略堤坝 。 周边有艾城村、东门村和郭东村三个自然村 , 贯穿京九线 , 横穿福营高速 。
这里一旦失守 , 三个村子便会被洪水冲毁 。
营队的任务是巡堤和抢险 。 为此 , 营队设立了7个哨所 , 每个哨所配有5名战士 , 轮岗工作 , 上午下午各一班 , 每班巡逻两到三趟 。 而且 , 战士时刻处于机动待命状态 , 一旦发现附近发生险情 , 就要立刻前去救援 。
巡逻时 , 主要查看是否有“渗水”和“泡泉”的情况 , 这些都是安全隐患 , 需要及时处理 , 否则水将越来越多 。 付海洪驻守的哨所点 , 就遇到了7次渗水、3次泡泉 。 由于发现及时 , 出水点没有扩张 。
有时候出水点渗出的水比较少 , 肉眼看不出来 , 需要趴在草地上 , 扒开草丛 , 仔细查看是否有水渗出 。
一天下来 , 付海洪的身上常常沾满泥土 。
周边村民为营队送来一面红旗 , 上面写着“向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子弟兵致敬” 。 有大娘连夜包了粽子 , 带着当地的特产蒿粑送给战士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