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决战决胜】“后扶贫时代”乡村治理要提升五种能力
:原题为_人民论坛网|【决战决胜】“后扶贫时代”乡村治理要提升五种能力。
文章图片
作者:陈新忠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农业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 , 我国将进入后扶贫时代 。 为巩固“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来之不易的成果 , 防范农村贫困地区及其贫困人口脱贫之后返贫 , 不断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 , 真正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 ,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 我国政府亟需在后扶贫时代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
后扶贫时代乡村治理亟需提升经济促进能力
经济脱贫是扶贫脱困的显性表现 , 经济返贫则是扶贫失效的突出反映 。 因此 , 作为乡村治理之基 , 经济稳定是治理开展和维系的根本保障 。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增多、变数增大 , 对农村经济而言尤为如此 。 例如 ,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西辛庄村在李连成书记的带领下 , 虽然建成了全国文明村 , 成为今天农村发展的学习楷模 , 但其村庄经济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 而是经历了诸多波折 。 靠种植大棚蔬菜发家致富的李连成当选西辛庄村支部书记后 ,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蔬菜大棚走上了富裕路;当周边蔬菜大棚饱和、种植大棚蔬菜效益变低后 , 李连成带领村民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再生纸厂 , 实现了家家有股、户户分红;当造纸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弊端显露后 , 李连成带领村民在村里规划建设了占地3000亩的电光源工业园区 , 一度使全村工业企业总资产超过5亿元 , 实现产值3.2亿元 , 利税4500万元;当村里电光源产业响应县里产业集群发展号召、搬迁到县城工业园区后 , 李连成又带领村民筹资9000万元盖起了一座高标准的民生医院 , 以股份制引进人才和技术 , 使其成为濮阳市最先进的医院 。 西辛庄村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 , 没有不变的村庄经济 , 提升经济促进能力是乡村治理应具备的第一能力 , 是后扶贫时代根治贫穷的第一要素 。
后扶贫时代乡村治理亟需提升党委执政能力
基层党委政府是农村发展的旗帜 , 是拉动村庄经济、稳定村庄秩序的“头雁” 。 是否拥有执政公心 , 是否具备不断催生经济活力的本领 , 这是基层党委政府能否永葆先进性、能否振兴乡村的关键 。 例如 ,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照镜镇楼村在村党委书记许福卿的带领下 , “两委”班子成员依靠公心和群众智慧 , 发展集体经济和乡村文化 , 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 , 村内群众安居乐业 , 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 连续多年企业产值和利润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 , 实现利润占获嘉县企业总利润的近60% 。 在楼村 , 村干部工资不能高于村企业厂长经理的工资 , 村企业厂长经理的工资不能高于一线工人的工资 。 许福卿将县政府奖励他个人的桑塔纳轿车捐给村办企业 , 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在村里做事 , 率先做到“身不懒、嘴不馋、财不贪、心不偏” , 干部不经商办企业 。 实践证明 , 以许福卿为首的村两委干部“政治上坚定、经济上干净、作风上过硬、业务上精通”是楼村成功的秘诀 。 在后扶贫时代 , 为防止贫困反弹 , 我国乡村治理亟需提升基层党委政府的先锋能力 , 培养一大批像许福卿那样既有不断催生经济活力本领又有执政公心的村干部 , 从而帮助广大农民阻断贫困延续 , 书写新时代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
后扶贫时代乡村治理亟需提升文化凝聚能力
农村发展的最优模式是内生发展 , 而内生动力来源于农村人才 。 在后扶贫时代 , 为吸引和留住农村人才 , 我国乡村治理亟需提升文化凝聚能力 , 鼓励热爱农村事业的有志青年来到农村、住在农村、为农村发展献智献力 。 在这方面 , 我国城郊结合部的一些典型村庄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了很好的尝试 。 其通过建造高品质公寓 , 建设配套公共设施 , 营造宜居美好环境 , 吸引大批热爱农村的青年定居于村庄 , 使村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 然而 , 就我国大多数农村而言 , 经济相对比较落后 , 产业以农业为主 , 效益比较低下 。 举例来说 , 欧洲农民生产5000公斤蔬菜和水果为自己带来的收入远远高于中国农民生产5000公斤蔬菜或水果所增加的收入 。 我国农村各村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 , 交通设施相对落后 , 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 , 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更是多残缺不全 , 产业链不发达 , 工作机会少 , 子女成长受局限 , 很多大学生不愿委身于此 。 此外 , 即使在农村 , 大多村民在价值观上也认为农业、农村和“泥巴”“土气”等混为一体 , 与先进的工业、信息产业无法相比 , 与城市富裕生活相去甚远 , 向现代文明迈进艰难而漫长 。 在此传统社会价值观支配下 , 不少学生和家长认为农业就是种地 , 农民都会 , 没什么学问;学农后还要侍弄农业 , 不体面 , 没前途 。 于是 , 大学生务农为很多人所瞧不起 , 脱离“农”字成为一代又一代农民的梦想 。 为此 , 我国乡村治理要不断提升文化凝聚能力 , 创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物质文化条件和精神文化氛围 , 增强大学生在农村建功立业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 这样才能在后扶贫时代获得乡村自我内源式发展的永续动力 。
推荐阅读
- 广州恒大|央视CCTV5直播!卡纳瓦罗带恒大冲击3连胜,4.9亿人民币对决
- 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 人民日报|2025年之前全世界都能享受北斗厘米级服务
- 小i机器人|小i机器人对苹果提起侵权诉讼索赔人民币100亿元
- 篮球教学论坛|天才前锋重伤!一赛季遭两次毁灭打击!魔术1号真的有毒
- 小i机器人对苹果提起诉讼并索赔100亿人民币
- 三部门联动处理旅游合同纠纷 促进行业复苏
-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人民日报新知新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 惠来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1人中毒,1人抢救无效去世!紧急提醒:遇到这类食物,赶快远离
- 人民日报|大连疫情溯源:境外输入引起的可能性不能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