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疫情,需要提高心理“抗挫力”


直面疫情,需要提高心理“抗挫力”
文章图片

新华社 发 徐骏 作
“大夫 , 我最近乏力 , 体温一直在37℃左右 , 没超过37.3℃ , 还会腹泻 , 整宿睡不着觉 , 我是不是被传染新冠了?我没和疫区的人接触啊 。 ”韩小娟在好大夫在线小程序上给义诊大夫留言说 。 结果被回复说 , “不是 , 你可能只是感冒 , 还有些焦虑 , 建议你去医院验个血 , 同时做下心理辅导 。 ”
韩小娟这种错觉 , 并没让线上的全科大夫感到意外 。 身体不舒服 , 大部分人都觉得是“病毒”在作怪 , 殊不知还有些是因为心理作用 。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一份对全国范围5万余名居民线上调查报告显示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大众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 其中 , 抑郁占总体人群的27.9% , 焦虑占31.6% , 失眠占29.2% , 急性应激症状占24.4% 。
7月21日 ,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 , 新冠疫情目前还在全球泛滥 , 中国的疫情受全球疫情的影响 , 在未来出现疫情是一种常态 。 这种情况下 , 民众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生病了怕去医院就诊
韩小娟一直坚称自己是“无症状感染者” 。 最近的一周里 , 她在8个在线问诊平台上陆续问诊 。 “我是腹泻 , 肯定是不典型症状 , 要不是怕感染 , 我早就去检测了 , 肯定是阳性 。 ”韩小娟说 。 她的家人觉得她在无理取闹 。
36岁的韩小娟是一个品牌服装沈阳门店的售货员 。 复工后 , 韩小娟坚持每天回家用75%酒精擦手、擦鞋底 , 外套用喷壶喷消毒液 , 先洗澡再进屋 。 而且 , 她还要求全部家人照做 , 谁要是落下某一步 , 她就会大吼大叫 , 直至做到为止 。 双手变得干燥敏感 , 外套、衬衫被消毒液浸褪了色 。 盛夏在户外 , 韩小娟宁可大口喘着粗气 , 也不摘下口罩 。 疫情暴发至今 , 她没去过一次医院 , 更不用说去餐馆 。 白天 , 每隔两小时 , 她会测一遍体温 。 到了晚上 , 她会刷上四五个小时的手机看疫情新闻 , 然后度过翻来覆去时睡时醒、醒了又睡不着的夜晚 。
家人觉得她只是感冒 , 一直劝她去医院就诊 , 好对症下药 , 可她就是不肯 , “我又没有防护服 , 去医院看病万一被感染了怎么办 。 ”近两日 , 她的失眠加重 , 偶尔眩晕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博告诉采访人员 , 韩小娟很有可能得了焦虑症 。 从公共场所回来反复洗手消毒、一头疼脑热就担心自己感染新冠病毒 , 对医院等公共场所恐惧、生病也不愿意去就医、晚上时常失眠 , 这些都是对病毒蔓延引发的负面情绪的表现 。
“疫情期间 , 人们处在应激状态 , 会出现恐慌、担心、焦虑、多疑、愤怒、激惹、冲动等常见的心理反应 。 但在我国疫情防控平稳的现状下 , 还出现这些症状 , 而且加重到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 就需要就医了 。 ”孙博说 。
压垮“焦虑者”的 , 是每一根稻草
“我又在焦虑什么呢 , 疫情都控制住了啊 。 ”刘嘉媛总会反问自己 , 而又止不住的囤货 。 25岁的刘嘉媛单身 , 在出租屋里囤了120个口罩、2L的75%酒精 , 还有她一年都消耗不完的卷纸、挂面和罐头 。
刘嘉媛觉得自己对疫情防护有正确认知 , 但同时在黑龙江、吉林、北京、新疆等地出现疫情后 , 原本放下的心 , 揪起 , 放下 , 又揪起 。 刘嘉媛回想日常说 , 自家小区人员可以自由出入了 , 一部分的公共场所的测温卡点成了摆设 , 很多餐馆、生鲜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内 , 顾客都不戴口罩 。 “麻痹松懈的人越来越多 , 这让我没有安全感 。 ”刘嘉媛说 。
孙博分析说 , “疫情重来 , 人们采取的心理防御被击溃 。 原本相信病毒得到控制 , 面对疫情再次发生 , 会再次受到打击 , 而且更为强烈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