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平凉崆峒:杨学出山记


中国甘肃网|平凉崆峒:杨学出山记杨学的院子
杨学经常梦回从前 。
梦见自己和家人还过着易地扶贫搬迁之前山沟里艰难苦涩的生活:一趟趟用扁担给一家五口担回山泉水;一脚深一脚浅地牵着牛走向集市;披着月光送一个个儿女出山求学……
梦醒后 , 47岁的崆峒区大秦乡东阳村村民杨学时常看向身旁熟睡的妻子 , 再看看窗外常亮的路灯投到天空的光辉 。 搬进新家一年了 , 生活的变化依然令他难以置信 。
搬出窑洞 , 搬进小康屋;锁上小木门 , 推开大铁门;告别土墙、土炕、土院子 , 贴上壁纸、摆上沙发、席梦思 , 水泥院落里还圈出了一方花圃……“这是几百倍的变化!”他这样形容 。
中国甘肃网|平凉崆峒:杨学出山记东阳村的移民安置点小康屋
去年 , 杨学和其他32户村民在乡政府的安排下 , 从东阳村“看不穿的大山”里搬了出来 , 住进了塬顶一片漂亮别致的小康屋里 。
【中国甘肃网|平凉崆峒:杨学出山记】这一搬 , 杨学看到了“望不尽的平川” 。 如今 , 围着他家的不再是一道道陡峭的山坡 , 而是崭新的水泥路、宽阔的玉米田和现代化的“青贮池+牛棚” 。 “现在 , 我大儿子读研、二儿子在江苏打工、小女儿上了护校 。 我们吃自来水、用动力电 , 屋后的牛棚里养着10头牛 , 家门口种了30多亩玉米给牛当饲料 。 上个月 , 我的2头牛卖了5万8 ,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他说 。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之前 , 东阳村的山窝窝里积淀了不少陈年矛盾 。 “尽管以前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也住得不好 , 但老百姓守着旧家已经有了年月 , 一开始也舍不得往出搬 。 ”东阳村党支部书记吴长恩告诉采访人员 。
中国甘肃网|平凉崆峒:杨学出山记玉米地
从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搞搬迁着手 , 村两委班子开启“下访模式” 。 吴支书说:“现在老百姓搬出来后 , 看到山外一天一个样 , 山沟沟还是老模样 , 都后悔没有早点搬出来!”
“十三五”期间 , 大秦乡实施了大张村、东阳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 共搬迁群众68户280人 。 与此同时 , 打包修建村社道路、新建移民安置点、栽植绿化苗木、种玉米、建暖棚、提高当地肉牛养殖的标准化水平 , 确保当地百姓“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
大秦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仅仅是崆峒区该项工作的一个缩影 。 多年来 , 面对部分乡镇“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 , 崆峒区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拔穷根”举措持续推进 , 像杨学一样走出大山的群众 , 在该区累计已有1354户5254人 ,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97户3739人 。
通讯员 梁璐 图/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