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何享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 二 )



第二 , 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之所以经久不衰 , 跟它本身的品质分不开 , 这首诗把古诗的意境美发挥到了极致 。
意境是指作者借助自然物象来表现个人心境 , 是主观的情理和客观的形神相互结合后形成的抽象产物 , 是情感和景物融合后的一种情态 , 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完美体现 。 这种情态跟道家思想所说的“天人合一”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
在这首诗里 , 张若虚在创作手法上非常讲究 , 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开门见山 , 以极富有画面感的诗句 , 直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雄阔壮丽的画面 , 之后按照“景——情——理”的叙述结构依次展开 , 一步一步把诗歌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
另一方面 , 诗人非常善于运用时空转换的手法 , 写景时 , 笔触在“江、花、月、夜”之间不断游走 , 并且常用动词来连接这些画面 , 语言生动、空灵、自然 , 给读者呈现出一个神话般的美妙境界 , 促使“春江花月夜”显得那样幽静 , 充满迷人的朦胧美 。

第三 , 立意和选材很新颖 , 对乐府诗推陈出新 , 提升了乐府诗的品味 , 佳句频繁出现 , 成为后世诗人用典的范本 。
《春江花月夜》虽然借用宫体诗的形式 , 但在内容上让人耳目一新 , 并没有沉浸在往日乐府诗刻画儿女情长的老套路里 , 而是以月亮的起起落落为核心 , 展开对人生哲理和生命意识的追寻 , 很好地提升了乐府诗的境界 , 并诞生了许多振聋发聩的佳句 , 给后世诗人创造了用典的机会 。
说到“用典” , 经常写作的人都不陌生 , 用典是为了加强诗文的表达效果 , 特意对其他作者的句子 , 以及一些历史故事的引用和再创作 , 在诗歌创作中很常见 。
《春江花月夜》里多个诗句成为用典的对象 , 比如:
稍晚于张若虚的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古》里有这样的诗句: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这句诗显然化用了《春江花月夜》首句“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 。
盛唐诗人崔颢在《黄鹤楼》里有“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 , 这句诗是对“白云一片去悠悠 , 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借鉴 。
连大名鼎鼎的李白 , 在《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里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一句 , 跟《春江花月夜》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 明显是受了这句诗的启发 。
可见 , 妙笔生花的诗句 , 永远是别人学习的模范 。
今日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何享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
本文插图
第四 , 格调高 , 符合“诗言志”的审美标准 。“诗言志”是用来衡量一首诗的格调的重要标准 。 “志”有两层含义 , 一是指诗人在诗歌中要展现出自己的人格理想和伟大志向 , 要具有崇高的家国情怀 。
二是指只要在诗中抒发出作者真实的思想情感就可以了 , 但必须要做到寄情于景 , 把自己的“心象(意志)”融入到物象中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春江花月夜》完全符合“诗言志”的标准 , 由春、江、花、月、夜这些物象 , 通过描述它们在自然界里的存在状态 , 引申到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 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 无限拔高了这首诗的格调 , 给读者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生图景 , 吸引着读者去思考 , 来探索人生和宇宙的变化无常 。
【今日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何享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并且 , 这首诗的风格非常空灵 , 如同中国水墨画一样虚实相生 , 在“似与不似之间”转换 , 更增加了艺术魅力和艺术张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