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泳功勋教练徐国义:一辈子只做好游泳一件事( 三 )

  徐国义认为 , 训练比赛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运动员“身、心、性”的训练 , 要注重性格的培养和磨炼 。 好的性格和品质才能专注、自律、坚持、珍惜 。 优秀运动员需要达到“身体好、条件好、悟性好、性格好”的标准 , 奥运冠军还要有“特质” 。 林洪解释说:“身是指身体 , 心是指思维 , 性是指性格 。 身体的训练对于竞技体育来说是最基础的 , 而想要成为高水平的运动员要经过思维的训练 , 最高层级是性格的训练 , 要塑造性格和品质 。 徐导极为看重运动员的思维能力 , 因为奥运冠军其实就是人类在这个项目上达到的极限 , 这对于运动员的思维、执行力、智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极高 。 我们还总结出能否达成目标有三个关键点 , 即‘想了没有、做了没有、做好了没有’ 。 ”

  一次在昆明进行高原训练时发生的事情给林洪留下了深刻印象 。 当时海埂基地的训练池被改成25米的泳池 , 徐国义要求两名队员在每一个转身出来使劲打水下腿 , 要做到出水后6个动作到边 。 要知道在高原上进行长距离训练时这样的要求有些严苛 。 其中一个队员能够基本完成 , 而另一个队员完成起来却有些勉强 。 林洪问徐国义可不可以“放放水” , 徐国义坚持说不行 。 因为在他看来 , 这不仅是在技术上的训练要求 , 更是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考验 , 不能轻言放弃 。

  在林洪看来 , 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有很多 , 而徐国义帮助每个运动员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训练模式、技术结构、思维方式等 , 并塑造了成为优秀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 也让他们成为最佳搭档 , 这十分难得 。 “每个运动员的条件、性格不同 , 而徐导总能因材施教 , 因此他带出了一波又一波优秀的运动员 。 他的因材施教源自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 。 ”

  叶诗文也与林洪有同感 。 在她眼中 , 训练场上的徐国义自信、有魄力 , 同时能够因材施教 。 “我们组队员有各种泳姿 , 有长距离有短距离 , 他一个人要兼顾我们这么多人是很难的 , 但是他做到了这一点 , 能够在训练计划上平衡好 。 ”叶诗文谦虚地向采访人员表示自己的技术不是特别好 , 但最为关键的是徐国义了解她的需求 。 “他很清楚每个运动员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 , 他不会强迫我去做一些可能看起来划水效果特别好、特别到位、特别漂亮的动作 , 他知道我用那个动作反而会因为不舒服而游得更慢 , 他会让我在游得更加舒服的状态下更加伸展 , 我们一直在不断沟通和打磨技术动作 。 ”

  “跟国际接轨 , 学习国外的科学方法 , 转变训练理念 , 路子是对的 。 不能照搬照抄 , 而要为我所用 , 融入自己的训练 , 毕竟我们更了解自己的运动员 。 ”大胆地将不同于常规思考角度的观点和理念引入训练 , 博采众长并为我所用 , 让徐国义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 正如郑瑶所言 , 徐国义是心无旁骛、克难攻坚、矢志奋斗、追求卓越的优秀教练员代表 , 他用一生的心血和付出 , 践行与诠释责任担当 , 彰显的是榜样的力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