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穿着防护服忙碌的他们怎样了?新民晚报记者体验“机场人”的一天

:原题为_新民晚报|穿着防护服忙碌的他们怎样了?新民晚报记者体验“机场人”的一天。
新民晚报|穿着防护服忙碌的他们怎样了?新民晚报记者体验“机场人”的一天
文章图片
图说:海关工作人员首先登临检疫 来源:新民晚报采访人员金志刚摄(下同)
连日来上海气温持续在34℃以上 , 浦东机场机坪上 , 无遮无挡 , 热浪滚滚 , 地面温度逼近60℃ 。 这时候 , 还要承受飞机发动机余热和尾气的“熏烤” , 还要穿戴防疫情的装备 , 还要高强度劳动 , 这是什么感受?而这就是浦东机场入境防输入联防联控单位海关、边检、机场的一线工作者的“双战”(战疫情、战高温)日常 。 今天上午 , 采访人员也“全副武装” , 体验机场一线员工的工作 。
“烧烤”模式:机坪上引擎附近温度上百摄氏度
今天上午9:23 , 从莫斯科飞到上海浦东机场的俄罗斯航空SU208航班平稳落地后 , 停靠2号航站楼77号桥位 。 此时 , 阳光直射下的机坪地面温度已经上升到将近60℃ 。 早已等候在机坪上的入境航班保障人员已经全部就位 。 相比往年的暑期航班保障 ,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 , 入境航班的地面保障人员必须全部戴口罩、手套上岗 , 个别岗位还要在高温下穿防护服工作 , 工作环境更加艰苦 。
新民晚报|穿着防护服忙碌的他们怎样了?新民晚报记者体验“机场人”的一天
文章图片
图说:桥载设备操作员正在给飞机接空调
按照入境航班闭环管理的要求 , 旅客要配合海关在机舱内接受登临检疫 , 必须分批下飞机 , 所以靠桥后在机舱内要停留更长时间 。 给飞机提供电源和空调的任务 , 就交给了桥载设备操作员 , 张磊就是其中之一 。 烈日下 , 张磊戴着口罩 , 身背20多斤的电缆设备进行接撤电操作 , 工作强度极高 。 头顶烈日 , 还要承受飞机发动机余热和尾气的“熏烤” , 张磊工作不到十分钟就已满头大汗 , “保障入境航班的时间也比一般航班要更长 , 一般航班大约40分钟 , 入境航班至少需要1个半小时以上 。 ”
另一侧 , 飞机加油员陆冬青正和伙伴一起给飞机加油 。 他们靠近飞机引擎 , 测温枪显示 , 即便发动机已经熄火 , 这里的气温也还是超过百摄氏度 。 飞机加油的地井接头有二三十公斤 , 加油接头十多公斤 , 为避免磕碰 , 都需重拿轻放 。 飞机加油员每次加油作业都需弯腰连接地井接头 , 高举过头顶连接加油接头 , 一天拆卸数十次 。 在加油过程中 , 他们需站立在指定位置 , 焦灼的地面让人觉得脚底发烫 , 而他们却要头顶烈日 , 有时一站就是一个半小时 。
新民晚报|穿着防护服忙碌的他们怎样了?新民晚报记者体验“机场人”的一天
文章图片
图说:加油车来到飞机下
机坪上更辛苦的工作可能是行李装卸员 , 因为要与入境旅客的行李直接接触 , 他们必须穿防护服 。 装卸员马海强说 , 一次作业就要全副防护坚持几个小时 , 只要一开始搬运行李 , 没几分钟全身浸泡在汗水中 , 没有一件衣物是干的 。 今年3月份以来 , 装卸迎来了一项新任务:“客舱载货”航班保障 , 货物被拆成“体积小、数量多”的散货 , 每个航班约有拆成一千多件的小件货物一件件人工装入客舱 , 从机下拆板人员、客梯车上递货人员到舱门口接货人员都要密切配合 , 协同操作 。 装卸人员克服各类保障困难 , 到7月中旬 , 已累计保障“客改货”航班800余架次 。
新民晚报|穿着防护服忙碌的他们怎样了?新民晚报记者体验“机场人”的一天
文章图片
图说:行李装卸员全副防护 , 等着卸行李
“蒸笼”模式:每一个“大白”都是全身湿透
结束机坪上的采访 , 采访人员将进入航站楼内入境航班全闭环环境 , 所以必须穿上全套防护服:帽子 , N95口罩 , 第一层手套 , 连体防护服 , 鞋套 , 第二层手套 , 面罩……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 , 依次穿戴上这些防护的采访人员 , 第一感觉就是太热了 , 全身冒汗 , 呼吸困难 , 眼睛进了汗水 , 不免感叹:“那些整天穿着防护服工作的人 , 岂不是一天都在‘蒸笼’模式中?实在太辛苦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