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德|“女德班”死灰复燃,除了批判更需反思|荔枝时评

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 , 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 , 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女德|“女德班”死灰复燃,除了批判更需反思|荔枝时评
【女德|“女德班”死灰复燃,除了批判更需反思|荔枝时评】披着青少年夏令营的外衣 , “女德班”又来了 。
“不学习传统文化就得胃癌”“戴美瞳的女生不正经”“肾精流失后流脊髓液 , 之后流脑脊液”……7月25日 , 辽宁抚顺传统文化研究会于山东曲阜举办夏令营 , 这样的“雷语”成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 报道一出 , 很多人表示严重“不适”、“辣眼睛” 。 对此 , @曲阜发布29日发布情况通报 , 已责令相关公司立即终止该夏令营活动 , 并退还相关费用;对为该企业提供场所的曲阜圣城文庠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责令停业整改 。
从官方通报看 , 涉事机构不仅“教学视频内容低俗、违反科学 , 歪曲事实” , 还涉嫌使用非法出版物 , 且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 。 其实 , 这样一家举着“文化研究”大旗 , 实则反文化、反常识的机构 , 并非第一次“犯事” , “女德班”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了 。 据媒体报道 , 早在2017年 , 辽宁抚顺“女德班”事件便引发强烈关注 , 被当地教育部门要求关停并遣散学员 。 2018年 , “原班人马”又跑到浙江温州 , 以温州传统文化促进会的名义举办亲子夏令营 , 之后被当地监管部门叫停 。
时隔两年 , “女德班”死灰复燃 , 卷土重来 , 不禁令人发问:到底是利益诱惑太大 , 还是监管的网眼太大?不论如何 , 如此披着“传统文化”外衣 , 实则宣扬封建价值和反智文化的“女德班”禁而难绝 , 必须引起重视和反思 。
首先 , 不能低估“女德班”的现实生存空间 。 要知道 , 这家机构多次被勒令叫停 , 却依然能轻易换个“皮囊”重新复出 。 那么 , 那些受关注度不高 , 或者说“尺度”没这么大的问题机构及问题教育行为 , 或许更多 。 目前 , 课外培训有严格的管理规范 , 而对类似“女德班”的监管 , 也应该有更完善的制度 , 不能任由其一再挑战社会价值的底线 。
同时 , 也不能高估社会对“女德班”的认知程度 。 类似事件曝光 , 网络上往往呈现出一边倒的质疑与批判 , 然而在现实中 , 依然有人为“女德班”买单 。 比如近期媒体报道的 , 河南省巩义市一中学的宣传栏公开宣扬“贞洁女子的后代更聪明”“女性穿着暴露的危害”等内容 。 “女德”培训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往往更容易出现在中小城市 。 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 , 不同城市之间的观念隔差 , 可能比经济上的差别更大 。 而社会对“女德班”所存在的问题的认知 , 甚至对现代文明价值的习得程度 , 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 。
其实 , 对类似的“女德班”及其所宣扬的反智观念 , 社会要更“敏感”一些 , 并给出更鲜明的态度 。 除了完善对相关机构的监管 , 让其违规成本更高 , 还要强化相关常识的普及力度 , 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引发误读、容易被扭曲的价值观念 , 能够通过有效的社会性讨论来厘清 , 或将之作为现代国民素养培育的基础性内容 , 纳入统一的教育范畴 。
“女德班”的存在 , 不能简单贴上“封建糟粕”的标签而听之任之 , 必须以科学观念加码 , 强化治理效果 。 通过科学的性教育、性别教育 , 使谬论少一点市场;教育体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 缓解部分家长对所谓“问题孩子”的焦虑 , 从而减少教育“偏方”对孩子的荼毒 。 将科学常识的掣肘变为长处 , 用好现代文明价值的利刃 , 才能扑灭糟粕的余火 。
【女德|“女德班”死灰复燃,除了批判更需反思|荔枝时评】“女德班”之所以还有市场 , 不只是部分人对于现代价值和科学观念“接受无能” , 可以说 , 每个人潜在的观念“遗毒” , 都是“女德班”得以生存的社会背景的一部分 。 批判“女德班” , 仅将其作为一个反面案例加以剖析 , 这远远不够 ,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深刻的代入性反思 。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任重道远 , 相关部门在制定准入标准、加强监督监管等方面也必须切实负起责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