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稻客夫妻的苦乐淘金路:闯荡大半个中国,笑称要为家人挣200万

_本文原题是稻客夫妻的苦乐淘金路:闯荡大半个中国 , 笑称要为家人挣200万
河南驻马店古称“天中” , 当地的职业收割机手被称为 “天中稻客” 。
有媒体报道 , 约在2003年左右 , 驻马店当地陆续出现一些开着“洋马”(收割机)四处揽活的职业割稻人 。 最早“开洋马”的这批人据说都挣了钱 , 高的一年能挣十万以上 , 于是带动当地更多人投身这一行 。
每年 , 农忙时节 , 在业内颇有名气的2万多名“天中稻客”就会从河南陆续出发 , 开着收割机 , 追着小麦和稻谷成熟的地区时间差 , 一站一站迁徙揽活 , 南到海南 , 北至东三省 。 一年中 , 他们有6个多月在外奔波 , 直至11月下旬才结束收割回家 。
这群游走南北、倚仗割稻为生的人 , 有兄弟档、父子档 , 还有夫妻档 。 41岁聂作超和39岁的妻子吴玲 , 就是来自天中的稻客夫妻之一 。
“买了久保田 , 旅游天下不要钱”
7月上旬的一天 。 广东韶关 。
几天前 , 聂作超夫妇决定从湛江一路北上去韶关 。 今年4月 , 他们就已踏上稻客的旅程 , 早些时候 , 他们从河北沧州、河南等地收割完麦子 。 中途回家过完端午 , 紧接着就往南迁徙 , 到达安徽、江西和广东 。
在韶关这几天 , 坐在车上 , 吴玲一直拿着手机查看广东各地近一周的天气预报 , 想着水稻成熟的时间 。 前一周连续5天阴雨天 , 两人一直没能下地收割 , 天气预报显示韶关是晴天 , 夫妇两人驱车赶往韶关 。 这一趟旅程有600多公里 , 一路上 , 聂作超开车都保持着80迈的速度 。
2009年 , 聂作超和同村的两位老乡凑了十余万元 , 合伙买了一台收割机 , 三个人分工:开车、量田和装口袋 。 2017年 , 聂作超决定单干 , 和妻子吴玲花了12万元 , 买下一台新收割机 , 开始夫妻档收割生活 。 夫妻两人声称 , “把自己家全部的家当都压在收割机上” 。
开始做稻客的头一年 , 吴玲听说在收割圈有一句玩笑话“买了久保田 , 旅游天下不要钱” 。 久保田是收割机品牌名 , 日本进口 。 如今做了4年稻客的她 , 常年在外风吹日晒 , 她指了指脸上的皱纹和晒黑的胳膊 , 笑着说:“苦力活 , 身上脏兮兮的 , 有时候脸都看不到 , 只有眼睛露出来 。 ”

收割机|稻客夫妻的苦乐淘金路:闯荡大半个中国,笑称要为家人挣200万
文章图片
聂作超驾驶久保田收割机收割稻谷
为何做稻客?吴玲说 , 相比于外出打工 , 稻客虽然累 , 成本付出也高 , 但是更自由 , 每年纯收入也有十多万 。 稻客的主要行头是一台进口收割机和一台轻型卡车 , 成本分别是12万元和7万元 。 收割机损耗大 , 通常只能用两年 , 因此 , 每年折旧费约为6万元 。 而卡车的折旧费是每年约1万元 。 两台车的成本约为7万元 , 加上每年约5万元的油耗及生活费用 , 开收割机四处揽活一年的开销得12万左右 。
在路上的稻客生意 , 也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 稻客这门生意 , 最早据说是2003年左右有人在“很难挣到钱”的情况下的大胆尝试 , 逐渐有了市场后 , 胆子大的人驾着收割机走出河南 , 由此闯出了一条活路 。
2007年左右 , 稻客队伍迅速发展 , 他们从产麦子的北方区域开始南下至产稻区 , 辛苦也接踵而至 。

收割机|稻客夫妻的苦乐淘金路:闯荡大半个中国,笑称要为家人挣200万
文章图片
聂作超夫妇运送收割好的稻谷
不干活心累 , 干活车累
在韶关这天 , 中午两点 , 收割机机身倾斜在稻田中 , 左侧的带轮松动 , 聂作超用1米长的铁棍将履带轮扒下来 。 他手持锤子 , 狠狠地砸向带轮 , 收割机需要更换新的配件 。 午后的稻田 , 气温38℃ , 汗珠一颗颗滴下 , 衣服被浸透贴在后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