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成不亦|将秦国推向帝国宝座,又让其二世而亡,历史底蕴是把双刃剑( 三 )
第二点则是秦王朝建立之后推行法治政策的失误;我们从秦王朝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来看 , 像儒家子弟所说的那种极端的苛政其实并不存在 , 秦朝确实征收了比较大量的徭役和赋税 , 但这种徭役和赋税更多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 比如说修建长城 , 比如说修缮都江堰 , 修建灵渠、通灵渠等等 , 这些都属于基础的防御设施和水利设施 , 对稳定国家的发展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 。
而被人们诟病的阿房宫其实也并没有建成 , 像杜牧所言的那种覆压三百余里 , 骊山北构而西折 , 其实只是一种夸大的构想而已 , 可能唯一能够作为例证的 , 也只有秦始皇辉煌的骊山陵墓了 , 换句话说 , 哪一个时代的帝王没有为自己修建宏大的陵墓呢?所以说 , 秦王朝的覆灭我们并不能从这一类的问题上寻找原因 。
文章图片
秦朝推行的法治政策不被原六国百姓所接受事实上 , 关于秦王朝的覆灭 , 更多的是在法治政策上推行的一种失误 , 秦国是因为法治变法而强盛起来的国家 , 所以 , 秦朝建立后就自然而然地想要在整个王朝内推行法治政策 , 但六国覆灭之后 , 秦朝的子民已经不再是原本的秦国子民 , 它的子民是曾经战国七雄的所有平民百姓 , 原属秦国的百姓能够接受法治 , 但这不代表六国归降的子民们也能接受 。
因为在他们原本国家覆灭之前 , 他们一直以来接受的统治环境与法治是大不相同的 , 那同样也是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 , 让其一朝之间放弃原本的生存方式 , 而接受法制是有点操之过急的 。
六国百姓受原有统治环境影响 , 很难迅速接受新法治秦王朝统治的根本失误在于它并没有经过一个过渡时期 , 就将法治政策一股脑的推向了整个王朝 , 让没有接受过法治观念影响的人感受到了压迫 , 从而进行了反抗 。 这其实也是一种历史底蕴的影响 , 如果山东六国的子民们不是世世代代接受非法制的统治政策的话 , 那么他们对于法治政策就不会过分的反感 , 也就不会感受到过度的压迫而进行反抗 。
文章图片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 , 秦国的发展与它的历史底蕴是有着很大的渊源的 , 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单纯的表现在它的强盛上 , 同时 , 对于大秦帝国成立后的统治形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 甚至可以当作是它灭亡的一个原因 。
秦国因历史底蕴而强大 , 也因其他国家历史底蕴深厚而灭亡所以 , 对于整个秦国和后续的秦王朝来讲 , 前期历史底蕴的不深厚是它强盛起来的一个基础 , 让它比其它的国家更容易接受变法改革 , 更容易接受比较有先进性的基础制度 , 从前的秦国人能够更好地接受商鞅变法的内容 , 而在商鞅变法之后所积累起来的底蕴 , 却成为了最终决策失误的原因 , 毕竟原属山东六国的子民 , 并没有改善因为历史而积累下来的思想 。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秦国作为一个诸侯国时 , 推行法治政策没有崩溃却在建立一个王朝之后 , 再继续推行法制政策的道路上 , 土崩瓦解这一事件了 。 从根本上而言 , 这就是历史底蕴在作怪 , 是因为长久的发展历史而造成的 , 根深蒂固的思想在作怪 , 所以很多时候抛弃秉承已久的思想 , 进行思想上的解放和创新 , 还是非常有作用的 , 也是发展的一种必要 。
文章图片
历史底蕴除了对于国家政策和发展形式上的影响 , 相对薄弱的历史底蕴还让秦国的改革更具先进性;这点我们从秦国和楚国之间的对比上就可以看到 , 秦国立国时间相对来讲比较短 , 所以 , 它在发展的道路上可以接受一种新时代的熏陶 , 可以在众多的统治形式当中选择法治来治理国家 , 但是像是楚国这种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自立为王的国家来讲 , 就不存在这种选择权 。
推荐阅读
- 岁月的交错|秦惠文王嬴驷凭什么被誉为秦国“第一王”?
- 科技论|秦始皇要负多大的责任?,对于大秦帝国的灭亡
- 秦始皇|如果秦始皇让扶苏继位,是否可以挽救秦国,司马迁的分析极为正确
- 穿搭与娱乐|真的大获全胜?,长平之战坑杀45万赵军的秦国
- 江湖小百科|十二岁官拜秦始皇拜为秦国上卿的甘罗、人生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 喃成不亦|虽两次交手皆是魏延败逃,但情况不是那么简单!,猛将魏延和庞德
- 吴硕情感|浅谈齐国和秦国的对决:桑丘之战
- 喃成不亦|而是诸葛亮,庞统能撑起蜀国吗?,若在落凤坡死的不是庞统
- 大咖说史|秦国在商鞅变法前是怎样的习俗?为何商鞅要强制让老百姓分家?
- 渴望生活|韩国蕞尔小国,秦国却攻蜀而不攻韩的背后有何战略意义,战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