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伪命题?城投企业转型为金控集团


关注地新引力并星标 , 每天轻松看遍地产创新
金融|伪命题?城投企业转型为金控集团
本文插图
文 | 克而瑞地新引力
产业地产研究团队
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 国务院及各部委先后发布了多项政策 , 要求城投公司严控债务规模 。 2014 年起 , 中央开始严控地方债务 , 《新预算法》和 43 号文的出台昭告了地方政府为城投公司进行信用背书的融资方式彻底结束 。
2017 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和 2018 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严格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城投企业的融资行为 , 新的政策环境下 , 地方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的界限也越来越清晰 。
为了提升企业造血能力 , 提高盈利能力 , 金融业务逐渐成为城投公司布局的重点 。 部分城投公司通过打造综合性的金融控股平台 , 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 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本文将以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 看看青岛城投是如何涉及金融业务 , 并将金融业务做到多点开花 , 为青岛城投带来了 30% 以上的营收贡献 。
城投企业转型为金控集团是伪命题吗?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 PPP 双库专家丁伯康博士曾经就城投企业向金控集团转型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 。 丁博士认为「城投公司转型为金控集团是一个伪命题 , 起码在未来十年中 , 城投公司转型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概率非常小 。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定位方面 。 将从事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和建设的平台公司转型为以金融行业投资和运营的主体 , 无论是转型基础还是发展条件方面 , 都相距甚远 。
二是主营业务发展方面 。 一个城市/地区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 国有资产和城市资源的开发利用 , 也是分阶段从融资建设、经营管理、市场化服务和资本运作 , 不断提升的过程 。 城投企业选择哪一类或哪几类金融业务和服务是一个大问题 。 这些新业务如何实现从无到有 , 并与当地现有的金融服务机构形成有效协作和竞争 , 则是另一个大问题 。
三是资源和能力问题 。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脱胎于政府部门 , 资产、业务和团队 , 在短时期内很难达到金融控股集团运行和管理的要求和能力 。 对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了解和运用 , 这种差距也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上去的 。
对于丁博士的观点 , 我们深表赞同 。 一个以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和建设的平台公司要完全转变为一家金融控股型企业难度很大 。 但城投企业可以将金融业务板块作为新的增长极来培育 , 并逐步将其发展壮大 。 这样城投企业无需放弃原主业 , 也能完成多元化转型 。 青岛城投便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
青岛最大的国有投资平台——青岛城投
青岛城投集团是青岛市最大的国有投资平台 , 总资产超 2400 亿元 , 是青岛市纳税企业 20 强 。 目前 , 青岛城投已经形成「4+1」的主业矩阵 , 以城乡基础建设运营、房地产开发和运营、新动能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为主业 , 同时发展文创教育产业 , 形成了具有青岛城投特色的产业集群 。 其现代金融服务业务主要由旗下青岛金控负责 。 经过多年的培育 , 青岛金控的资产规模已突破 600 亿元 , 业务覆盖担保、小贷、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基金管理、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方面 , 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金融产业链 。
1. 从 0 到 1 布局金融业务板块 , 赢得开门红
2014 年之前 , 青岛城投的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土地整理及土地转让、房地产开发和污水处理等业务 。 其中 , 青岛城投作为青岛最大的城投公司在土地一级开发领域具有一定优势;房地产行业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 , 青岛城投的表现一直中规中矩;在污水处理行业 , 青岛城投处于产业链条末端 , 业务发展稳定但成长性不高 。 2013 年 , 青岛城投的金融板块正式成立 , 希望通过业务创新寻找新的增长极 。 金融板块正式设立后 , 如何拓展金融业务 , 找准业务发力点成了金融板块的一大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