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华米难立:从“先天不足”到不得不为


智能穿戴华米难立:从“先天不足”到不得不为
本文插图
作者:魏宇奇
2015年9月 , 小米手环在发售一年后 , 出货量超过1000万枚 , 被写进功劳簿的不止有雷军的小米 , 还有小米手环的幕后团队华米科技 , 这是一家典型的小米生态链企业 。
以华米、石头科技为代表的“小米生态链企业” , 初看像是翻版富士康 , 但二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 严格意义上来说 , 富士康做的是OEM , 即代工、贴牌 , 只负责生产;华米在负责生产的同时 , 还会进行设计 , 这种模式也叫ODM 。
如今 , 代工龙头富士康 , 已经铁了心要转型升级 。 甚至不惜将数十家公司打包成“工业富联” , 贴上5G、工业互联网的标签送上了A股 。
时至今日工业富联的营收支柱仍是代工业务 , 新业务占比不足2% 。 不过富士康依然没有停下脚步的想法 , 就在今年1月 , 还表示已经与菲亚特克莱斯勒达成合作意向 , 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 。
抛开菲亚特克莱斯勒 , 在新能源汽车上已经处于落后的局面不谈 , 连续的动作也足见富士康转型的决心 。
只做代工的富士康尚且如此 , 何况华米创始人、CEO黄汪带领公司转型为小米生产手环时 , 遇到的最大阻碍并不是成功率的大小 , 而是团队内部对“帮别人做贴牌”很抗拒 。
就在小米手环出货量破千万的同一个月 , 华米就奉上了自有的独立品牌“Amazfit”手环 。
有能力 , 有想法打造自主品牌的“代工”企业们 , 注定要走上与品牌方展开竞争的路 。
今年4月16日 ,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 , 小米高级副总裁刘德退出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行列 。 小米投资人之一岳斌、拉萨合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曹莉平退出股东行列 。
由于小米系多名投资人的退出 , 华米科技创始人黄汪的股份由之前的54.89%变更为99.40% , 注册资本由最开始的301.8万元减少至约166.7万元 , 减少的注册资本数额超过135万元 , 降幅比例近45% 。
尽管华米曾多次辟谣 , 表示这只是各自的选择 , 双方今后还会继续合作 。 但关于华米单飞 , 小米已全面退出华米科技 , 甚至华米科技将会被小米从生态链踢出的消息 , 还是不胫而走 。
智能穿戴华米难立:从“先天不足”到不得不为
本文插图
二者不和的消息满天飞的根本原因 , 并不在于华米的股权出现了大规模变动 , 而是在于外界一直在怀疑:小米与小米生态链企业之间的深度捆绑是否是可持续的?
实际上 , 在小米系多名投资人退出华米之前 , 华米就采取了同样引发了双方“分手”传言的动作——推出自有品牌 , 而且产品不止有手环 , 智能手表也是华米布局的重点 。
2016年8月30日 , 华米科技推出了其首款智能手表 , 华米Amazfit运动手表 。 这款手表虽然不再贴牌小米 , 但799元的售价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小米手环的高性价比路线 。 虽然有人说Amazfit定价有些低 , 但华米方面却表示 , “这个价格还是有点儿高” 。
智能穿戴华米难立:从“先天不足”到不得不为
本文插图
华米创始人黄汪曾在Amazfit运动手表发布会上表示 , “大家都希望说如果用小米品牌会不会销量更大 , 这是显而易见的 。 ”
比小米品牌会影响华米Amazfit运动手表销量更直接的是 , 从华米成立至今 , 小米一直都是其第一大客户 , 甚至直接决定了华米的业绩表现 。
根据iFinD数据显示 , 华米2019年的总营收为58.123亿元 , 同比增长59.4% , 其中来自小米可穿戴设备的收入占到了72.15% , 达到41.9亿元 , 自有品牌的收入为16.1亿元 。 出货量方面与此类似 , 全年出货量虽然大幅增长了53.8%至4230万台 , 但其中的功臣并不是华米的自有品牌 , 而是与小米联合推出的小米手环4 , 这款产品上线八天出货量就突破百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