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花工作室|如果写作教育以这套理论为基础,重新设计,那会怎样?观察力感受力03观光视角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如果写作教育以这套理论为基础 , 重新设计 , 那会怎样?
心灵之花工作室|如果写作教育以这套理论为基础,重新设计,那会怎样?观察力感受力03观光视角
本文插图

关于写作 , 叶圣陶先生讲过一个有趣的例子 。 一个文艺青年 , 常给爱人写情书 , 以恋爱小说为蓝本 , 可倾倒女士无数;一日母亲病故 , 要做哀文 , 却不知以何为鉴 , 只好找人代笔 。 继而 , 叶圣陶先生开始批判我国的写作教育 ,
“不幸我国的写作教学继承着科举时代的传统 , 举办学校数十年 , 还摆脱不了八股的精神 。 八股是明太祖所制定 , 内容要‘代圣人立言’ , 就是不要说自已的话 , 而要代替圣人说话 , 说一番比圣人所说的更详尽的话……学生习惯了这样的训练 , 便觉写作是一件特殊的与生活无关的事;自已胸中的什么积蓄与写作不相干 , 必须拉扯一些不甚了了的内容 , 套合一个不三不四的架子 , 才算‘作文’ 。 ”——叶圣陶《论写作教学》这篇文章刊登于1941年《国文月刊》第1卷第6期第2-7页 。 这本学术期刊是国难之际 , 由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教授们主办的 , 我们熟知的编委有朱自清、沈从文 。 八十年前 , 叶圣陶先生提出了写作教育最核心的问题——言不由衷 。
How/如何解决?
我们的老师澄海先生在《觀光視角》一文中写到华人世界的写作教育 。
“國人不重視寫作 , 不如說不懂如何寫作 , 原因可從幼小教育開始 。 父祖輩:小孩子應該有耳無嘴 。 意思是只要依話行事 , 不要別有意見 。 扼殺了小孩子天真自然的反應 。 ”——澄海先生《觀光視角》“有耳无嘴”“不要别有意见” , 有意见也要“代替圣人说话” , 就会“扼殺了小孩子天真自然的反應” , 以至于丧母而不知悲痛 , 悲痛而不能立言 。 澄海先生在同一文中还说到:“寫作至少牽動三項能力:觀察感受力、想像創造力及邏輯思考力 。 ”
通过这三种能力的练习 , 可以给自明以降的八股写作教育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 我们说出来的话语 , 写出来的文字 ,

  1. 应该是我们通过“色声香味触”观察到的真实世界
  2. 应该是我们内心真实的情绪、情感和想法
  3. 可以是非线性思维触发的灵感
第1点是对外界事物的观察 , 第2点是对内心世界的觉察 , 这两点统称为观察感受力 , 是心智运作的重要能力 。 第3点是想象创造力 , 一个没有被扼杀的想象创造力案例可以参考魏来的作品《好想去豌豆庄园看看》 。
【心灵之花工作室|如果写作教育以这套理论为基础,重新设计,那会怎样?观察力感受力03观光视角】澄海先生继续申论:
“寢久之後 , 別有意見只能在腦中迴盪 , 表面也露著一付誠懇承教的樣子 , 言不由衷;積累久了 , 什麼事只在腦中想想 , 不敢拿出紙條理析 , 容易忽略細節 , 也不懂得結構的發展 , 邏輯分析力減弱 , 創發力隱微 。 ”——《觀光視角》“依話行事”“言不由衷” , 往往是好孩子的特点 。 不能把看到的鹿说成鹿 , 只敢说是马 。 然而 , 是斑马还是河马 , 却没正眼看看 。 没有观察感受力 , 就“容易忽略細節” , 文章没有了血肉 。 “別有意見只能在腦中迴盪” , 思维变得紊乱 , 干扰了文章“結構發展”所需要的逻辑思考力 。 妄想太多 , 心不得安 , 更谈不上最需要右脑灵性的想象创造力 。
我们希望通过写作学习 , 展开这三种能力成长的研究及实验 。 这套基于写作的思维成长理论 , 框架来自澄海先生多次讲解的唯识学以及两篇文章《寫作的重要性》和《觀光視角》 。 教学方法借鉴了流行的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国外新教育的相关实践 。
心灵之花工作室|如果写作教育以这套理论为基础,重新设计,那会怎样?观察力感受力03观光视角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