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热情拥抱资本的时候,永远不要忘了穿上防弹衣


中年|热情拥抱资本的时候,永远不要忘了穿上防弹衣
本文插图
@阑夕:如果不出意外 , 「半泽直树II」接下来的剧情展开会以「毒丸计划」为核心 , 由东京中央证券帮助Spiral对抗来自电脑杂技集团的恶意收购行为 。

「毒丸计划」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最知名的一次案例 , 发生在2005年的新浪和盛大之间 。 当时新浪作为门户还有相当大的价值 , 因此主营游戏业务的盛大眼馋新浪的流量 , 打起了坏主意 。
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 , 盛大委托四家公司在二级市场疯狂买入新浪的股票 , 警惕性不足的新浪还以为是第三方基金公司在做盘 , 也没在意 , 直到盛大向SEC提交材料 , 宣布自己已经耗资2.3亿美元获得新浪总计19.5%的股份 , 完成了一次「战略性投资」 , 新浪这才意识到公司搞不好就要换主人了 。
紧急之下 , 新浪很果断的采取了被称作是「毒丸计划」的应对方案 , 顾名思义 , 就是让对方吞进肚子里的股票成为有毒的丸子 , 要么大家一起同归于尽 , 要么你识相点儿退出止损 。

具体到措施层面 , 毒丸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 比如大规模增发新股摊薄收购方股权 , 比如短期内迅速增加负债加大收购方的现金压力 , 比如允许除了收购方以外的其他股东低价收购股票 , 等等 , 总体而言就是拿起剪刀做出自残姿态 , 明确告诉盛大你要这么硬上的话既得不到我的人也得不到我的心 。
新浪当时选择的是最后一种方案 , 由摩根士丹利操盘 , 通知所有股东 , 只要盛大继续买入新浪的股票并突破20%的持股线 , 所有股东就都有权以半价购得公司股票 , 这么一来 , 不止是新浪会在资本市场上贬值 , 盛大也会面临继续增持需要支付双倍成本的代价 。
最终 , 盛大被毒丸吓退 , 放弃了控股目标 , 也逐渐卖掉了新浪股票 , 而这次事件同时也警醒了新浪 , 间接推动了后来的MBO(管理层收购计划) , 又是新的故事了 。
财经作家布莱恩·伯勒写过一本题为「门口的野蛮人」的书 , 讲的就是资本和企业之间争夺控制权的金融战 , 而「野蛮人在敲门」在后来也成为了经营企业时刻需要面临的考题:资本可以帮助你高速增长掠夺市场 , 但它也有可能把你的成果全都倾入囊中吃干抹净 。
华尔街的入口出流传着一句话:「热情拥抱资本的时候 , 永远不要忘了穿上防弹衣 。 」
【中年|热情拥抱资本的时候,永远不要忘了穿上防弹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