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财经|鲁政委:银行绿色金融业绩评价再升级( 四 )
三、对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意义与建议
从绿色贷款升级为绿色金融 , 这是金融管理和监管机构适应绿色金融发展趋势的一次重大调整 。 根据《方案》 , 绿色金融业务是指金融机构开展的符合绿色金融标准及相关规定的业务 , 包括但不限于绿色贷款、绿色证券、绿色股权投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 , 是金融机构为绿色发展提供的直接金融支持 。 虽然现阶段《方案》只统筹考虑了银行类金融机构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业务开展情况 , 但为进一步考核绿色股权投资、绿色信托等新业态纳入预留了空间 。 实际上 , 近期银保监会下发的《绿色融资统计制度》 , 也将绿色信贷升级为了绿色融资 。 此次调整意义重大 , 首先 , 从银行机构的绿色金融发展来看 , 银行除了传统的绿色信贷业务 , 绿色金融也日益从信贷到非信贷(如绿色投资)、从表内向表外延展 , 因此绿色金融统计与评价更加能够体现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情况;其次从金融管理和监管的角度 , 中国的金融管理和监管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管的机构既包括各类银行机构 , 也包括各类非银行机构 , 如租赁公司、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 , 目前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的发展也均实现了起步 , 未来统计和评价这些非银行机构的绿色金融数据和进行业绩评价也日益重要 。
银行类绿色金融制度愈加完善 , 成为推动银行绿色金融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 2018年之前 , 中国银保监会陆续出台了《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以及《中国银行业绿色银行评价实施方案(试行)》(中国银保监会指导 , 银行业协会发布) , 建立了一整套绿色信贷政策框架体系 , 最近又升级更新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 , 升级为《绿色融资统计制度》 。 2018年 , 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绿色信贷激励政策、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方案等 , 此次升级《方案》的出台 , 进一步丰富了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箱 , 银行绿色金融制度越来越完善 , 必将进一步推动银行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 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报告 , 2020年一季度末 , 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0.46万亿元 , 余额比年初增长5.3% , 折年增长率19.1% 。 其中 , 单位绿色贷款余额10.43万亿元 , 占同期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的10.0% 。
建议银行持续增加绿色债券投资 。 本次《方案》把绿色债券持有量纳入考核范围 , 同时银保监会近期也将银行对非金融企业的绿色债券投资纳入统计范围 , 充分体现了监管机构重视金融机构对企业绿色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同时支持 , 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 实际上 , 银行已经是绿色债券市场主要的投资人 。 根据中央结算公司的数据 , 总体来看 , 对中国各类绿色债券的投资 , 商业银行占比52% 。 此外 , 根据上清所公布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人结构数据 , 银行也是我国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主要投资人 , 截至2019年末 , 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占比共27% , 除非法人机构外 , 占比最大 , 而非法人机构则主要为各类理财产品 , 其中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也占据了较大比例 , 因此 , 综合来看银行也是我国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最大的投资方之一 。
建议人民银行对于绿色债券投资的统计和考核进一步优化 。 我国的绿色债券包括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 , 也包括非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企业债券、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ABS等 , 其中银行的绿色金融债券最终都会发放成为银行的绿色信贷 , 同时银行绿色信贷ABS的基础资产以及募集资金用途均为绿色信贷 , 因此在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总额中 , 若是已经包括了银行绿色信贷总额 , 再同时包括银行投资的绿色金融债余额和绿色信贷ABS , 则可能存在绿色金融业务总额重复计算问题 , 将使得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偏大 。 因此建议只将银行投资的非金融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纳入统计和考核 , 剔除银行投资的绿色金融债和绿色信贷ABS , 这样也可实现和银保监会最新的绿色融资统计制度中绿色债券投资统计要求保持一致 。
推荐阅读
- 葫芦岛银行原行长王学伶被查,副行长代理行长职务
- AI财经社|乐视网退市仅9日收11条被执行人信息,涉及标的超1.1亿元
- 储户|去银行存款别大意,4个“猫腻”要小心
- 财经界切分|集聚发力 滨海新区创新资源释放强劲动能
- |滨州农商银行“人才贷”为发展添翼
- 央视财经|2 万例!新加坡遭遇史上最严重登革热疫情,病毒变异,传播快!已超
- |去银行存款别大意,4个“猫腻”要小心
- 银行|银行股再迎解禁压力 估值修复仍可期
- 环球老虎财经|45天生死大限,笑到最后的或是微软,TikTok
- 大将军威武K|兵团司令员和政委意见分歧,关键时刻三位首长力挽狂澜,大敌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