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威武K|兵团司令员和政委意见分歧,关键时刻三位首长力挽狂澜,大敌当前

1947年7月 , 为了执行毛泽东“挺进中原”的战略决策 , 华东野战军分成东兵团和西兵团 , 也叫内线兵团和外线兵团 。 外线兵团南下陇海路 , 开辟豫皖苏解放区 , 配合刘邓大军经略中原 。 内线兵团坚持在沂蒙、胶东等老解放区内斗争 , 吸引和牵制国民党军 。
华东野战军兵分两路作战之初 , 经历了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 过去一直是执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 而且有依托解放区的优势 , 仗打得得心应手 。 突然分兵、离开解放区到陌生环境作战 , 兵力兵器本身就不占优势的缺点暴露 。 以致于在整个华野部队无论是内线还是外线部队在7月间打得十分艰难 , 南麻、临朐战役的失利致使整个山东解放区就只剩下了胶东一处 。 8月初 , 陈毅和粟裕奉命率第6纵队、特种兵纵队赴鲁西南指挥外线兵团南下豫皖苏 , 留守胶东根据地的重任就落在由第2、7、9纵队组成的内线兵团身上了 。 内线兵团司令员许世友 , 政治委员谭震林 。
大将军威武K|兵团司令员和政委意见分歧,关键时刻三位首长力挽狂澜,大敌当前
文章图片
许世友
华东野战军主力离开山东 , 蒋介石便趁机向胶东解放区发动进攻 。
9月 , 国民党军开始行动 。 6个整编师的“胶东兵团”由范汉杰指挥 , 在海空军配合下向胶东根据地气势汹汹的杀了过来 。
胶东是解放军在山东地区最后一块根据地也是最富庶的一个根据地 。 这里本身人口稠密、物产丰富 , 我党我军自抗日战争时期开始经营 , 建立了不少兵工厂和被服厂 , 生产出来的物资源源不断供应华东和华北的部队 。 华东野战军的伤员和大多数后方机关干部及家属都在这里休养、工作 。 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海陆要冲位置 , 胶东地区成为连接东北和内地的主要海上通道 。
所以 , 胶东地区成为敌我双方必争之地!
在国民党军进攻之前 , 许世友、谭震林指挥的内线兵团共有第2、7、9、13四个纵队 。 第2、7、9纵队作为老部队战斗力较强 , 然而刚刚经历了7月的战事 , 损耗很大 。 周志坚指挥的第13纵队则是刚刚由地方部队升级而来 , 指挥机构不健全、武器装备较差 。 不仅如此 , 4个纵队还不集中 , 兵团司令员许世友率第9、13纵队在掖县、平度、招远一带 , 政委谭震林率第2、7纵队在胶济铁路以南地区 , 都在进行休整和补充 。 国民党军大举来犯 , 让华野部队再一次紧张起来 。
司令员许世友倾向于在胶东内线作战 , 集中兵力抗击国民党军 , 保卫胶东根据地 。 这就需要谭震林率部北移 , 将4个纵队合兵一处 。 作为兵团政委的谭震林也赞同4个纵队合兵一处的主张 , 但是不同意在胶东根据地内与敌军作战 。 谭震林认为胶东的地形不利于打歼灭战 , 并且第2、7纵队北移会全部陷入敌军重围 , 打成消耗战 。 这对于原本就受损严重未来得及补充的内线兵团十分不利 。 因此 , 谭震林主张许世友率部南下到胶济铁路南面作战 , 打击这一带的国民党军整编28、83师 。
大将军威武K|兵团司令员和政委意见分歧,关键时刻三位首长力挽狂澜,大敌当前
文章图片
谭震林
对于许世友和谭震林的分歧 , 作为野战军首长的陈毅、粟裕是倾向于许世友的 。 他们在8月23日发给许、谭的电报中强调了胶东根据地的重要性 , 要求各纵队集中到胶济铁路以北作战 。 他们还强调:“即使被敌人封锁 , 4个纵队10万人马杀出一条血路也不成问题 。 ”
陈粟的电报许谭还在考虑时 , 毛泽东和军委的两封电报先后到达!
8月25日 , 远在陕北的毛泽东也发来了指示电报 , 倾向于谭震林的主张 。 作为运筹全局的毛泽东 ,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前线指挥员的意见是极为尊重的 。 特别是大敌当前、形势对我不利之际 , 维护指挥员的团结显得尤为重要 。 在这一时期的作战思路一直是内线外线配合作战 。 毛泽东认为:“蒋介石之所以调集重兵进攻胶东 , 那是料定我军必然死守胶东 , 吸引华野外线兵团回援 , 然后抽兵南下中原 。 所以 , 进攻胶东的敌军必然希望速战速决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