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采购360吨黄豆抗洪,没想到吧
环球时报发布时间:07-2314:19环球时报官方帐号连日来 , 长江中下游防汛形势严峻 , 江堤告急 , 为了守住大堤 , 武汉市江夏区准备了360吨黄豆应对险情 。等等 , 抗灾为啥要用黄豆?这吨位也不像用来吃的啊 。其实 , 黄豆对抗洪抢险有奇效 , 洪水过境后还能填补歉收的农田 , 就连辣条 , 都与洪水中的黄豆有着不解之缘 , 没想到吧 。
金口范湖粮库里整齐码放的一袋袋黄豆(图源:江夏融媒)据武汉市江夏区融媒体中心报道 , 早在今年3月 , 江夏区就准备了60吨黄豆用于防汛 , 由于近来长江水位不断升高 , 他们又从周边地区采购了300吨的干黄豆 。这360吨黄豆 , 被分别存放于金口电排站和范湖粮库内 , 以便随时取用 。“黄豆遇水会变大 , 可以对漏水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 ”江夏区粮油收储总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 7月9日接到通知后 , 公司就成立工作专班 , 从本地市场及外地市场抢购黄豆 。
除了黄豆外 , 江夏区在前段时间还新增了1000立方米的砂石备料 , 存放在居字号分段院内 , 用于处置长江干堤险情 。用砂石并不奇怪 , 但遇水发胀的黄豆到底在抗洪中起着什么作用呢?这就要提到一个现象:管涌 。据《实用水文学词典》解释 , “管涌”是在渗流作用下 , 土体细颗粒沿骨架颗粒形成的孔隙 , 水在土孔隙中的流速增大引起土的细颗粒被冲刷带走的现象 , 也称“翻沙鼓水”“泡泉” 。 涌水口径小者几厘米 , 大者几米 , 孔隙周围多形成隆起的沙环 。简单来说 , 管涌就是堤坝渗水严重时 , 土体里的细沙被流水冲出来 , 在外形成环状的沙包 。
管涌出现的时间久了 , 大量的涌水翻沙会破坏堤防和水闸地基土壤骨架 , 引起建筑物塌陷 , 造成决堤、垮坝、倒闸等事故 , 也会造成溃口 。要对付这种险情 , 蓄水反压(俗称养水盆)是一种有用的办法 , 即通过抬高管涌区内的水位来减小堤内外的水头差 , 从而降低渗透压力 , 水往低处流不往外溢 , 从而防止地基被掏空 。这时 , 黄豆就派上用场了 。由于黄豆吸水性强 , 把它丢进“养水盆” , 豆子体积会增大 , 不仅可以抬高水位 , 还能填补砂砾空隙 , 且黄豆储备量很大 , 容易抢购调配 , 还能回收利用 , 泡胀后能作优质有机肥 。黄豆因此成了抗洪抢险中的补漏利器 , 更厉害的是 , 它还有补救灾后农田收成的作用 。据上游新闻7月13日报道 , 由于长江水位上涨内涝无法排出 , 江西九州江洲镇的农田大量积水 , 农作物被淹 , 这一季收成并不乐观 。对于受损情况 , 江洲镇二分场洪支书表示 , 村里农作物主要以棉花、水稻、黄豆、玉米为主 , 根据土地情况一年可以种植3季 。 农田被淹后 , 第二季水稻已无法种植 , 但可以视情况改种玉米和黄豆 。 如果安排得当 , 可以最大程度弥补因洪水造成的损失 。所以 , 洪灾过去后 , 黄豆也能派上用场 , 帮助农民渡过艰难时期 。这里 , 还要提到一个“冷知识”:辣条也诞生于黄豆与洪水的“纠葛”中……据人民网2019年报道 , 1998年 , 湖南发生特大洪水灾害 , 当时农产品损失严重 , 平江县酱干产业的主要原料黄豆出现了大幅度的产能下降 , 直接对酱干产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为了养家糊口 , 平江县农民被迫要寻找新的出路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平江县三市镇的邱平江、李猛能、钟庆元在探索中用面粉代替豆粉 , 改进生产工艺 , 采用单螺杆挤压机械加工 , 加入辣椒、花椒、孜然、糖、盐、植物油等佐料 , 创新发明了麻辣味的辣条 , 一代“零食之王”就这样诞生了 。想不到 , 小小的黄豆 , 与洪水竟有这么多故事 。来源:观察者网 严珊珊
推荐阅读
- 东风|最新天气预报东风“变”北风,武汉夜间有望迎来凉风习习
- 蔡莉卸任,真正的结局是什么?
- 武汉中心医院蔡莉下课,抗战疫情专业科学大于一切
- 蔡莉不就是说话直率不够老奸巨滑
- 武汉中心医院原书记蔡莉因何被免职?
- 上游新闻|武汉不满一岁女婴提前发育双乳增大,家属申请鉴定奶粉质量
- 蔡莉不再担任武汉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 光谷|武汉最“豪”员工餐厅,造价上亿科技感十足,每天供应百道美食
- 犯罪|武汉公安出动4900名警力、千余台警车开展夜间大巡控
- 揭秘武汉华为食堂,全武汉最酷最壕的员工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