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书60年深耕:我要干到干不动为止( 二 )
从河谷地带 , 到海拔4000米的雪山 , 不同海拔、不同植被 , 董学书的足迹遍布各地 。 直到年纪大了些 , 董学书的野外作业次数才逐渐减少 。 他的学生每次外出调研带回的“礼物” , 依然是董学书最爱的蚊虫标本 。
经过董学书等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 , 云南寄生虫病防治所收集了几万套蚊子标本 , 共发现云南蚊类304种 , 包括1980年以来发现的53个新种、29个中国新记录种 , 为云南蚊种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季节消长等特性提供了大量学术材料 , 也为科研、教学、疾病控制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再精微的仪器 , 都不能代替手工生物画图”
翻开厚厚的《云南蚊类志》 , 2400余幅关于蚊虫各个部位构造的绘图 , 每一幅都栩栩如生 , 细致入微——这是董学书的得意之作 , 里面的插图全部出自他一人之手 。
“我觉得画得还可以 。 ”提起《云南蚊类志》 , 董学书说 , 虽然是“半路出家” , 但凭着坚强的毅力和“阅蚊无数”的经验 , 董学书将蚊子身上的纹理脉络刻画得清清楚楚 。
画图是蚊虫分类生态研究工作的一个基础性环节 。 董学书解释 , 要想完整地呈现蚊子形态 , 需要20多张图 , 头、足、雄蚊尾器、斑点……很多部位肉眼无法看清 , 董学书会在显微镜下仔细审查后 , 反复对比确认 , 再落笔成画 , 力求每一笔清清楚楚、丝毫不差 。
画功如何体现?在于清晰地区分不同蚊子的形态 。 董学书说 , 雄蚊尾器是鉴别蚊种的一个重要依据 。 只有画得精准 , 才能将其内部形态的每一层都还原下来 。 “再精微的仪器 , 都不能代替手工生物画图 。 ”
1996年 , 董学书正式退休;但第二天 , 同事们又见他出现在实验室里 。 “跟蚊子打了几十年交道 , 一天不做相关工作 , 我都不习惯……”现在 , 董学书依然保持每天工作的状态 , 每年都要写一两篇关于新蚊种的研究报告 。 他的新书《云南蚊类名录》 , 前不久刚刚抵达办公室 。
“虽然我已85岁了 , 但我还可以做一些工作 。 ”董学书给自己排出了一份满满的工作日程 , 除了国内研究外 , 他还打算编写周边国家的蚊类志 , “给周边国家的蚊虫研究、疾病预防提供参考资料 , 可以跟我们的防治同步进行 , 以进一步巩固防疫成果 。 ”他说 , “我要干到干不动为止 。 ”
记者手记
毕生坚守最动人
采访完董学书 , 记者深深感动于他的毕生坚守 。 85岁的他 , 退休20多年了 , 直到今天依然风雨无阻地去实验室“打卡”上班 , 家里人都说 , 他“待在实验室的时间比在家里还多” 。
编撰《中国按蚊分类检索》《中国覆蚊属》等学术专著数百万字 , 仅《云南蚊类志》中 , 由他绘制的蚊子细节图就多达2400余幅 。 60多年的倾心研究 , 他为中国的蚊虫分类研究和蚊媒传染病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 。 面对这些成就 , 董老却说:“我没有做多少轰轰烈烈的事 , 只是尽可能做好自己的专业工作 。 ”
为学科培养后继人才、继续编著相关学术著作 , 现在的董学书依然有满满的工作日程表 。 “未到终身 , 就一定要继续工作 。 ”董学书用一生践行 , 生命不息 , 耕耘不止 。
推荐阅读
- 【行走自贸区】大连自贸片区深耕日韩|【行走自贸区】大连自贸片区深耕日韩 探索建设特色自由贸易港
- 【行走自贸区】大连自贸片区深耕日韩 探索建设特色自由贸易港
- [新浪科技]对话APUS李涛:中国企业出海必须“抱团” 内容和游戏值得深耕新浪科技2020-08-28 17:42:100阅
- |医联入选“中国新经济企业活力100指数榜”,持续深耕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
- 中国商用汽车网|深耕细分市场 解放J6砂石款牵引车上市
- 爱旅指南|全球最贵的树,活了360年价值过亿,曾还为它投保1亿的保险
- 服务|深耕大健康“风口”,中国太保五年“顶层设计”构建新增长极
- |深耕五年新零售,河狸家获阿里巴巴战略投资
- 艾尔|反击仿制药进攻 艾尔建、赛诺根等深耕原研药市场
- 新疆油田采油二厂60年累计生产原油突破一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