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奇闻|他为何要把刘瑾往死里整?,张永和刘瑾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刘瑾惨遭凌迟 ,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 , 害死他的幕后黑手就是他的兄弟
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的贴身太监 , 当时的“八虎”之首 。 刘瑾作为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替皇帝处理公文 , 掌管印信甚至代皇帝批注) , 时人称为“立地皇帝” , 即站着的皇帝 。 仗着皇帝撑腰 , 刘瑾把持朝政 , 倒行逆施 , 顺者昌、逆者亡 。
和刘瑾一样 , 张永也是“八虎”之一 , 也是深受朱厚照信任的大太监 。 同是陪着皇帝长大的“八虎” , 张永和刘瑾的关系却是水火不容 。
刘瑾要把张永赶出宫去 , 张永则敢在皇帝面前拳击刘瑾 , 显示自己并不是孬种 。 朱厚照面对他俩之间的矛盾 , 不想厚此薄彼 , 只得命太监谷大用摆酒为他们调解 , 亲眼看着他们握手言和 。 当然 , 这个调解不可能有实质性的作用 。
历史之奇闻|他为何要把刘瑾往死里整?,张永和刘瑾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文章图片
正德五年(1510年)七月 , 太监张永的历史性出手充分说明 , 二人的矛盾只能用你死我活的方式来解决 。
这一年 , 另一个与刘瑾有矛盾的人在延绥、宁夏、甘肃三镇任总指挥 , 总制三镇军务 。 他叫杨一清 , 因在修筑边墙时被刘瑾以贪污边费的罪名送入大牢 , 遂与后者结仇 。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杨一清不是一个贪污犯 , 后在大学士李东阳等人的营救下 , 杨一清得以获释 , 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
正德五年(1510年)七月 , 历史的机缘巧合让太监张永和杨一清走到了一起 , 从而为刘瑾的倒台提供外在动力 。
历史之奇闻|他为何要把刘瑾往死里整?,张永和刘瑾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文章图片
该年7月 , 安化王朱寘鐇在宁夏谋反 , 张永奉命前往平叛 。 但是张永还没走到宁夏 , 叛乱已经被平定 , 朱寘鐇也被当地守军抓起来了 。 张永便在宁夏闲逛了两个月 , 在这个期间 , 他和杨一清走到了一起 。
杨一清决定借力打力 , 让张永出手除掉刘瑾 。 他建议张永趁进京奏捷献俘的机会 , 揭露刘瑾罪恶 , 劝皇帝诛杀刘瑾 。
张永一琢磨 , 刘瑾一旦被杀 , 自己就能独揽大权了 , 而且除去恶贯满盈的刘瑾 , 有功于社稷青史留名 , 何乐不为?怀着这样的心思 , 他慷慨激昂地说:“老奴何惜余年而不报主!”
历史之奇闻|他为何要把刘瑾往死里整?,张永和刘瑾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文章图片
八月十一日 , 张永向皇帝献俘 , 并上呈写有刘瑾十七项大罪的奏疏 。 朱厚照接报后 , 对所谓的“刘瑾不法十七事”并不在意 , 这年头 , 谁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啊!他在意的是张永向他密奏的刘瑾谋反一事 。
最后 , 朱厚照低头喝了一阵闷酒 , 说了这样一句话:“刘瑾负我?”这是给刘瑾明确定性了 , 说明皇帝相信了张永的说法——刘瑾意图谋反 。
但在怎么处理他的问题上 , 朱厚照还是摇摆不定 。 的确 , “谋反”一说是诛心之论 , 查无实据 , 还是静观其变比较好 。
但张永是不可能静观其变的 , 他已被架在火上烤了 , 消息一旦走漏 , 他会死得很惨很惨 。
历史之奇闻|他为何要把刘瑾往死里整?,张永和刘瑾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文章图片
所以张永紧接着对皇帝说:“此事不可耽误啊!我们奴才粉身碎骨不足惜 , 但请陛下想想 , 若刘瑾谋反成功 , 陛下还能有安身之处吗?”
这就是性命攸关的问题了 。 酒过半酣之后 , 朱厚照终于做出一个历史性的决定:下令逮捕刘瑾 。
但是逮捕刘瑾与诛杀刘瑾之间 , 距离何止千万 。 虽然朱厚照暂时相信刘瑾有谋反之心 , 却念于旧情 , 并未杀他 , 而是降其为奉御 , 发放到凤阳去闲住 。 这是十二日发生的事情 。
十三日 , 朱厚照因刘瑾反映自己是光身子被绑的 , 甚至下令赐其百件旧衣 。 张永深知 , 皇帝对这位从小到大的玩伴始终还是有不舍 , 并且尚未拿到刘瑾谋反的确切证据 , 再这样拖下去 , 刘瑾关一阵子后可能就被放出来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