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孤与小明|要么孤独,叔本华:要么庸俗( 六 )
文章图片
当然 , 每一个人享受老年好处的程度 , 由这个人的思想智力所决定 。 因此 , 虽然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享受到老年期的好处 , 但只有精神卓越的人才最大程度地享受老年的时光 。 只有那些智力低劣和素质太过平庸的人才会到了老年仍然像在青年时期那样对世俗人群乐此不疲 。 对于那个不再适合他们的群体来说 , 他们既啰嗦又烦闷;他们顶多只能做到使别人容忍他们 。 但这以前 , 他们可是受到人们欢迎的人 。
我们的年龄和我们对社交的热衷程度成反比——在这里 , 我们还可以发现哲学上的目的论发挥了作用 。 一个人越年轻 , 他就越需要在各个方面学习 。 这样 , 大自然就为年轻人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 。 人们在与自己相仿的人交往时 , 也就是互相学习了 。 在这方面 , 人类社会可被称为一个庞大的贝尔·兰卡斯特模式的教育机构 。 一般的学校和书本教育是人为的 , 因为这些东西远离大自然的计划 。 所以 , 一个人越年轻 , 他就越感兴趣进入大自然的学校——这合乎大自然的目的 。
正如贺拉斯所说的 , “在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完美无瑕” 。 印度的一句谚语说:“没有不带茎柄的莲花” 。 所以 , 独处虽然有着诸多好处 , 但也有小小的不便和麻烦 。 不过 , 这些不便和麻烦与跟众人在一起时的坏处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 。 因此 , 一个真正有内在价值的人肯定会发现孤身的生活比起与他人在一起更加轻松容易 。 但是 , 在孤独生活的诸多不便当中 , 一个不好之处却并不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正如持续呆在室内会使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的影响变得相当敏感 , 一小阵冷风就会引致身体生病;同样 , 长期离群索居的生活会使我们的情绪变得异常敏感 , 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话语 , 甚至别人的表情、眼神 , 都会使我们内心不安、受伤和痛苦 。 相比之下 , 一个在熙攘、繁忙当中生活的人却完全不会注意到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
如果一个人出于对别人的有理由的厌恶 , 迫于畏惧而选择了孤独的生活 , 那么 , 对于孤独生活的晦暗一面他是无法长时间忍受的 , 尤其正当年轻的时候 。 我给予这种人的建议就是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 , 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 。 这样 , 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 , 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 。 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 , 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 。 对于别人的看法 , 他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 , 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 。
【思孤与小明|要么孤独,叔本华:要么庸俗】虽然生活在众人之中 , 但他不可以完全成为众人的一分子;他与众人应该保持一种尽量客观的联系 。 这样会使他避免与社会人群有太过紧密的联系 , 这也就保护自己免遭别人的中伤和侮辱 。 关于这种与人交往的节制方式 , 我们在莫拉丹所写的喜剧《咖啡厅 , 或新喜剧》中找到那值得一读的戏剧描写 , 尤其在剧中第一幕的第二景中对D.佩德罗的性格的描绘 。 从这种意义上说 , 我们可以把社会人群比喻为一堆火 , 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 , 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 , 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 , 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