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的危言

郎咸平的危言。郎咸平的危言——渲染“欧美剥削” , 何止于耸人听闻?文/老庄友华
郎咸平的危言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 , 现在都出了问题 。 投资难以为继 , 外贸增长乏力 , 内需更是长期严重的不足 。 症结与出路何在?几年来众说纷纭 。前两天 , 有位朋友发来一篇郎咸平先生的讲话 。 这位朋友在美国求学、工作多年 , 居然也会认同郎氏这样的看法——中国经济上很严重的问题 , 是受到了“欧美剥削” 。 我于是颇有感触 , 生出了一些疑惑与联想 。郎咸平的危言。一
郎先生指出:在全球产业链的7个环节中 , 中国制造业处于最低端 。 而美国包揽了设计、运输、储存、采购、订单处理和批发等6个环节 , 卷走了产品的绝大部分利润 。 由此而来的结论 , 很有点骇人听闻:“为什么我们那么辛苦 , 全世界最累 , 赚的钱还是那么少……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 就是欧美对我们的剥削 。 ”对于中国制造业的低端问题 , 郎咸平已经呐喊了多年 。 抢占产业链的高端 , 想法并不错 。 问题是 , 那地界并不是只凭愿望就能占领的 。 有人早就占据了高端 , 而且还在向更高处攀登 。 后来者不甘心 , 也只能一步步往上爬 。 等你好不容易挤上去了 , 说不定人家又占据了新的高端 。 这情形 , 不妨借孟夫子的话反用一下:不能也 , 非不为也 。新中帼建立以来 , 关门探索了近30年 。 等到打开国门 , 才惊觉“洞中方一日 , 世上已千年” 。 鉴于“国民经济已经到了蹦溃的边缘” , 只好痛下决心“对内搞活 , 对外开放” 。 这时候 , 参与“国际大循环”可以凭借的 , 也只有廉价的人力、土地与资源 。 由于缺资金缺技术 , 底气不足眼界不高 , 心急之下难免慌不择路 , 对港台淘汰、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 还得要去争去抢 , 正如后来的越南柬埔寨 。从这个起点走出来的“中国制造” , 比起改革开放以前 , 完全依靠农产品、手工艺品和自然资源等出口 , 早已是天壤之别 。 但距离全球产业链的高端 , 至今依然十分遥远 。 近些年来 , 随着环境、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压力日益沉重 , 国内外经济形势、社会问题的日趋复杂 , 中国制造业似乎走入了困境 , 越来越后续乏力了 。那么 , 当初还有没有更好的路径 , 既能减少代价 , 又能高大上的快速发展起来?我想 , 除了断然否定 , 也就只能说:问题可以探讨 , 历史不能重复 。中国经济质量确实亟待提高 。 近几年 , 广东在质疑声中开始“腾笼换鸟”(国内大多数地区 , 显然还不具备条件) 。 然而 , 即使东南沿海转型升级顺利 , 在短时期内 , 也不大可能颠覆业已形成的全球产业链 , 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在可以预期的较长时间里 , 制造业的各大门类 , 包括汽车、家电、电脑、手机等等 , 其设计、品牌、核心技术依然会掌握在欧美日本的手里 。 我们可以不满意这个现状 , 但中国制造业不可能因此关门歇业 。 虚拟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 , 如今尚且要复兴制造业 。 中国这样的大国 , 不可能弱化实体经济 。 看来 , “中国制造”的现有道路还很漫长 , 一直要走到“中国创造”的崛起 。制造业的这种无奈 , 郎先生应该“感同身受”才对 。 如果有人说 , 郎先生并没有拿到诺贝尔经济奖 , 也不见有什么惊世之作问世 , 只能算作经济学研究的“低端” 。 郎教授纵有一千个惭愧 , 也不会因此就愤而扔掉经济学——这吃饭的家什 , 总还是只能奔着出路、希望往前走吧 。道理很简单很清楚 。 那么 , 郎先生偏偏咬定“低端”问题不松口 , 并反复高调的加以渲染 , 又是意欲何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