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字节跳动陈林:未来三年,教育业务不考虑盈利

_原题为 字节跳动陈林:未来三年 , 教育业务不考虑盈利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22日电 “未来三年 , 我们每一年都是巨额的投入 , 甚至到第三年 , 我们都没有盈利预期 。 ”2020年7月16日 , 字节跳动高级副总裁、教育业务负责人陈林在一场演讲上 , 首次完整阐释了字节跳动教育业务的理念、使命、优势和规划 。
在演讲中 , 陈林表示字节跳动教育业务的使命是“创新教育 , 成就每一个人” 。 他认为 , 目前教育行业在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都有可改进之处:社会层面 , 优质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学校教育层面 , 老师陷入大量重复机械性工作;家庭教育中 , 家长缺少专业的工具甚至知识 。 而目前科技要素的变化 , 带来了改变这些问题的可能性 。
陈林还特别强调 , 字节做教育的最大优势并非技术、产品、流量 , 而是战略决心和组织文化 , “我们会持续大力度、大投入、长期不间断地在教育领域进行创新 。 ”
作为2012年就加入字节跳动的核心员工 , 陈林是从公司内部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管理者 , 曾先后担任多款旗舰产品的产品经理 。 2018年11月 , 陈林出任今日头条CEO一职 。
陈林在演讲中透露 , 自己出身于教师家庭 , 同时也是“教育改变命运”的受益者 , 教育对自己有很特殊的意义 。 2019年 , 他决定推掉所有其他工作 , all in教育业务 。
字节跳动一直对教育领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 过去几年 , 字节跳动持续在教育领域进行探索 , 包括领投美国高等教育创新公司Minerva , 陆续推出一对一外教产品GoGokid、启蒙AI课产品瓜瓜龙 , 中小学在线辅导教育产品清北网校等 。
【陈林|字节跳动陈林:未来三年,教育业务不考虑盈利】此前 , 有分析认为 , 教育业务是字节跳动流量变现逻辑下的产物 。 陈林非常不认可这个观点 。 他表示 , 教育业务目前一直在亏钱 , 但公司仍然持续大力度投入 , 暂时不考虑盈利 。
在陈林看来 , 教育业务还有很大创新空间 , 也只有创新才能带来新的增量和改变 。 例如 , 外界普遍看衰在线一对一模式 , 认为成本高 , 天花板低 , 业务难做大 。 陈林却表示 , GoGoKid正在做一些降低成本的技术尝试和创新 , 如果最后可以实现 , 市场会被颠覆掉 。 “虽然很多设想还在验证阶段 , 但我们相信 , 这个业务模式有非常大的空间和未来 。 ”
字节跳动创始人兼CEO张一鸣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 “我其实不焦虑 , 有耐心 。 ”张一鸣在字节跳动8周年公开信中说 , “教育业务必须有更根本的创新 , 当然前提是我们有更深刻的认知 。 在新的领域大胆的尝试 , 是始终创业的重要标志 。 ”
今年以来 , 字节跳动的教育业务明显提速 。 疫情期间 , 清北网校帮助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平台 , 为武汉市90万个中小学生的网络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 3月 , 瓜瓜龙英语正式上线 , 主打2-8岁小朋友的英语启蒙AI录播课 , 并拿下热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赞助商身份 。
同期 , 字节跳动也在大规模招聘教育领域的人才 。 今年年初 , 陈林曾表示 , 字节跳动教育业务今年将会招聘超过一万人 。 据知情人士透露 , 目前字节跳动教育业务的探索横跨pre-k , k12 , 成人教育多年龄段 , 产品矩阵丰富 , 涵盖多学科、多种课程形式 。
在一周年演讲的最后 , 陈林提到 , 做教育是一件很难的事 。 但他同时也表达了长期投入教育行业的决心 , “我们在爬一座很高的山 , 关于爬山 , 我相信会有一些窍门 , 但断没有任何捷径 。 我不知道要爬多久 。 但等我们爬上去以后 , 山顶一定会有最好的风景 。 ”
附陈林演讲全文:
7月是我们教育部门成立一周年 , 大部分同学也刚刚搬到中关村e世界 。 借这个机会 , 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我们对教育业务的思考 , 也解答大家的一些困惑 。
既往不恋 , 从零到一
这次分享的主题是“从0到1” 。 大家都知道 , 我们的大部门也叫Zero , 我特别喜欢这个名字 。 它有两个意义:一是Zero代表创新 , 从0到1;另外 , 它也代表一个“归零”的心态 。 我们有很多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职位 , 有经验的人 , 我希望大家都能既往不恋 , 保持归零的心态 , 不断学习 。
零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 它要跟在其他数字后面 。 跟在1后面 , 就是10 , 跟在98后面 , 就是980 。 我们希望我们的所有业务 , 不管在家长、学生面前 , 还是在老师、其他的合作机构面前 , 都把自己当0 , 成就别人的0 。 就像一鸣讲的 , ego小了 , 才能吸收更多外部信息 。
我先简单介绍下自己 。 08年从北大毕业后 , 我特别不安分 。 毕业前三年换了四次工作 , 当然不是被炒鱿鱼 , 是希望尝试新的事情 。 我最早在微软 , 然后去了腾讯、雅虎和阿里 。 大概2011年 , 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 , 我拉着一个同事去创业了 。
当时创业是做一个社交产品 , 2011年5月 , 比陌陌还早 。 我们在清华南门租了个一层的老式的两居室 , 冬天的时候暖气不够 , 特别冷 。 我被冻成重感冒 , 一边重感冒一边写代码 。 最惨是公司账上的钱快花光了 , 每到月底我就头疼:怎么发工资啊?虽然项目进展不是很理想 , 但我们也没想放弃 , 因为觉得移动互联网一定会是一个很大 , 很有价值的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