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皮书到软着陆 中国探月故事还在继续

中国探月史
近年 , 世界各国纷纷实施或公布了新的探月计划 。 以我国为例 , 2018年我国先后发射了“鹊桥”中继卫星和嫦娥四号探测器 , 在全球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测控通信 , 以及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 , 拉开了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序幕 。
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三期收官之作的嫦娥五号任务如果取得成功 , 作为其备份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将被纳入下一阶段任务 。 根据国家航天局已经公布的探月四期工程后续计划 , 嫦娥六号任务将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嫦娥七号要前往月球南极 , 对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进行综合探测;嫦娥八号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 , 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 , 这些技术将为各国共同构建月球科研基地进行前期探索 。
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 , 来自我国“稳扎稳打”的探月计划 , 来自不断取得的探月成果 , 来自一代代探月人的不懈努力 。
嫦娥一号:中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
1994年 , 我国科学家开始进行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 2000年11月22日 , 中国政府首次公布了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 , 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中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
2001年 ,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牵头 , 国防科工委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装备部等单位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的相关论证工作 。
2004年1月23日 , 绕月探测工程项目获批 ,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 。 作为“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 , 首期绕月工程就是研制和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
2007年10月24日 ,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11月12日 , 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发布;2009年3月1日 , 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 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 , 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 ,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 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
嫦娥二号:小行星探测的先遣兵
作为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 , 嫦娥二号探测器验证了探月工程二期部分关键技术 , 并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
【从白皮书到软着陆 中国探月故事还在继续】2010年10月1日 , 嫦娥二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 卫星轨道设计、导航控制、热控、X波段测控、微小相机视频成像等各技术验证项目 , 均按程序进行并全部成功 。
2011年4月1日 , 在半年设计寿命周期内 , 嫦娥二号探测器全面实现了6大工程目标和4项科学探测任务 , 获取了一批重要科学数据 。
2012年4月 , 嫦娥二号探测器圆满完成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一个完整周期的飞行探测 , 进入转移轨道飞行 。
2012年12月13日 , 嫦娥二号探测器与国际编号为4179的图塔蒂斯小行星“擦肩而过” , 最近交会距离不到1公里 , 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 , 成为我国第1个行星际探测器 。
最后它飞到一亿公里之外 , 对我国深空测控能力进行了验证 。
嫦娥三号:实现落月梦想
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相比 , 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 , 结构也更为复杂 , 新技术、新产品达到80% 。
2013年12月14日 , 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 , 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 , 并开展巡视勘察和科学探测 。
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 , 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 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 。
嫦娥5T:嫦娥五号的“探路先锋”
2014年11月1日 , 为嫦娥五号“探路”的再入返回试验器按既定方案平安着陆 。
作为探月工程三部曲中的重头戏 , 月球采样返回与以往任何卫星任务相比 , 影响其成败的风险因素要多了许多 。 我国此前尚无地球轨道以外航天器再入大气层的返回、着陆与回收经历 。 为验证高速再入返回飞行的可行性 , 被称为“嫦娥5T”的飞行试验器应运而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