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战笔记|《本草精荟》:贝母的功效与应用

常用的中药贝母有两种 , 一种是川贝母 , 一种是浙贝母 , 二者功效相似 , 也有不同之处 。
1.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鳞茎 。 主产于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地 。 因个头较小带尖 , 又叫“尖贝母” 。 此外按性状不同 , 又有“松贝”、“青贝”、“炉贝”之分 。 由于产量较少 , 且价格昂贵 , 品种繁多 , 质量很难保证 。 应用时 , 要以质量为第一前提 。 常捣粉应用 。
2.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的鳞茎 。 现多人工栽培 , 且价格低廉 , 今多用之 。 因原产于浙江象山地区 , 故又称象贝 。 因其个头较大 , 又称其为大贝 。 常捣碎或切片应用 。
一、贝母的功效:
1.川贝母味苦、甘 , 微寒 。 归肺、心经 。 功效能化痰止咳 , 清热散结 。 常用于肺虚久咳 , 燥热咳嗽 , 肺痈 , 瘰疬 , 痈肿 , 乳痈等证 。
2.浙贝母味苦 , 寒 。 归肺、心经 。 功效能清热化痰 , 开郁散结 。 常用于风热咳嗽 , 痰火咳嗽 , 肺痈 , 乳痈 , 瘰疬 , 疮毒等证 。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伤寒烦热 , 淋沥邪气 , 疝瘕 , 喉痹乳难 , 金疮风痉 。 ”
《别录》:“疗腹中结实 , 心下满 , 洗洗恶风寒 , 目眩颈直 , 咳嗽上气 , 止烦热渴 , 出汗 。 ”
《药性论》:“主胸胁逆气 , 疗时疾黄疸 , 与连翘同主项下瘿瘤疾 。 ”
《本草会编》:“治虚劳咳嗽 , 吐血咯血 , 肺痿肺痈 , 妇人乳痈 , 痈疽及诸郁之证 。 ”
《长沙药解》:“贝母苦寒之性 , 泻热凉金 , 降浊消痰 , 其力非小 , 然轻清而不败胃气 , 甚可嘉焉 。 其诸主治 , 疗喉痹 , 治乳痈 , 消瘿瘤 , 去胬肉 , 点翳障 , 敷疮痈 , 止吐衄 , 驱痰涎 , 润心肺 , 解燥渴 , 清烦热 , 下乳汁 , 除咳嗽 , 利水道 。 ”
《本草备要》:“润心肺 , 清虚痰 。 治虚劳烦热 , 咳嗽上气 , 吐血咯血 , 肺痿肺痈 , 喉痹 , 目眩 , 淋沥 , 瘿瘤 , 乳闭产难 。 功专散结除热 , 傅恶疮 , 敛疮口 。 ”
以上诸论 , 多指川贝母而言 , 然浙贝母亦可作为参考 。
二、贝母的配伍应用:
1.用于肺虚久咳 , 痰少咽干 , 以及外感风热咳嗽 , 或痰火郁结 , 咯痰黄稠等证 。 川贝与浙贝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 , 均可用于痰热等证 。 常配伍知母 , 即二母散 。 但川贝兼有润肺之功 , 治肺虚久咳 , 痰少咽干 , 常配伍沙参、麦冬、天冬等养阴润肺之药;浙贝则偏于清火散结 , 治风热或痰火郁结咳嗽 , 常配伍桑叶、牛蒡子、前胡、杏仁等宣肺祛痰之药 。
2.用于瘰疬疮痈肿毒及乳痈、肺痈等证 。 川贝、浙贝虽皆有清热散结之效 , 但以浙贝较优 , 临症应用也最多 。 治疗瘰疬肿瘤诸病 , 最常配伍玄参、牡蛎 , 即消瘰丸 。 张锡纯在此方基础上 , 又加入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等药 , 仍取名为消瘰丸 。 李可在此方基础上 , 又加入海藻、甘草、木鳖子、半夏等药 , 取名叫攻癌夺命汤 。 后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 , 加减后创立了攻癌夺命汤2号方 。 可以说以上诸方 , 都是今天中医临症 , 治疗各种瘰疬肿瘤之病的重要的方剂 , 也是最为常用的方剂 , 需重点学习 。
若治疗疮痈、乳痈之证 , 常配伍蒲公英、天花粉、连翘等药 。 治肺痈 , 则常配伍鱼腥草、鲜芦根、薏苡仁等药 。
若治津血枯燥 , 小便艰涩或灼热痛者 , 常配伍当归、苦参 , 即当归苦参丸 。 则取其贝母清热利尿通淋之效 。
3.其它常用配伍:
川贝配伍杏仁 , 功擅润肺降气 , 化痰止咳 。 常用于治肺虚久咳 , 痰少咽燥 , 或外感风邪 , 痰热郁肺 , 咳嗽不已 , 咳吐黄痰等证 。
浙贝配伍橘络 , 浙贝开泄宣肺 , 止咳化痰 , 清火散结;橘络行气化痰 , 通络止痛 。 二药配伍 , 通络化痰 , 行气散结之力增强 。 常用于治甲状腺(瘿瘤)诸病 。 常配伍海藻、昆布、山慈姑、玄参等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