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三 )


“西北边有鄱阳湖的狂风大浪 , 东边又碰上洪水漫堤 。 ”邹道喜说 。 不到三天时间 , 莲北圩堤外湖、内湖水位齐平 , 村内电力中断 , 村委和卫生室相继被淹没 , 龙口村一条村内公路和一条通往鄱阳莲湖乡的乡道也被淹没水下 。 龙口村四面环水 , 成为“孤岛” 。
李进一家搬进了村里的龙口小学 。 在刷着朱红色墙漆的小学校舍内 , 一楼的五间教室被腾空作为临时安置点——将长条椅和课桌拼接起来 , 再铺上一层黄色的凉席 , 便是一张临时过渡的床 。
包括李进一家在内 , 龙口小学的安置点安置着村里五户人家 。 而村里其他需要转移的村民 , 大多数选择投奔村中或别处的亲戚 。
鄱阳湖|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文章插图
▲龙口村有5户村民共计30余人暂时安置在龙口小学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杜雯雯 摄
“我们经历过1998年洪水 , 圩堤一旦决口 , 村民出行肯定会成为问题” , 村支书李昌青说 。 保障出行被摆在了工作首位 。
通村公路被冲毁的当晚 , 仍值滚水坝泄洪期间 , 水流湍急 , 为防止意外出现 , 李昌青安排村干部在通村公路的位置值守 , 禁止通行 。 直到13日莲北圩堤内外湖水位齐平 , 水流趋缓之后 , 船只替代了通村公路 , 成为村民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
龙口村是渔村 , 村里大多数村民都曾经以捕鱼为生 。 龙口村村委会调用村内的4条公用船 , 村里的贫困户也被聘用 , 在村民上下船时从旁协助 , 村民免费乘坐 。
但对经验丰富的渔民而言 , 仅数百米的驾驶距离也容不得掉以轻心 。 洪水过境 , 冲毁了公路 , 填满水田 , 龙口村附近的水域遍布渔网等垃圾 , 矗立在水中的电线杆歪斜 , 折枝和被淹没的树木也随处可见 。
邹道喜曾驾驶船只转移被围困人员 , 船将要近岸时 , 他听见水中电线杆摇摆的“吱呀”声 , 当即产生警觉 , 瞬间跳上岸跑出10米远 , 看见一电线杆倒下并连带着带倒了另外两根电线杆 , 庆幸躲过一劫 。
有时候李昌青也会开船渡村民 。 从圩堤上撤退时 , 他开船时不慎将水面浮物卷入螺旋桨 , 滚烫的发动机冷却水喷溅到小腿上 , 形成烫伤;小腿的烫伤还没痊愈 , 乘船时脚背又被烫伤 。
鄱阳湖|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文章插图
▲7月14日 , 鄱阳县龙口村 , 村民划船回家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飞 摄
持续涌入的外部救援队
7月14日清晨六点 , 第一支来自外部的救援力量抵达龙口村——此时距离村中通往外界的唯一公路被洪水冲毁已超过50个小时 。
这支从杭州驱车赶来的浙江民间救援队“公羊队” , 到达江西后 , 与当地防汛指挥部取得联系 , 被调遣至龙口村 。 在此后两天的时间里共转移、接驳村民近五百人 。
鄱阳湖|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文章插图
▲王斌所在的浙江公羊救援队在龙口村运送村民 。 受访者供图
在公羊救援队队长王斌的印象中 , 他们的救援车辆进入莲湖乡地界后 , 沿途还能看到部分村民在抢收农作物 。 但到了龙口村 , 情况变得不太一样 。
“那时的龙口村被定义为‘孤岛’还是比较准确的 。 ”王斌回忆 , 断水、断电、通讯无信号让这座2000余人口的村庄一度与外界短暂失联 , 村民的口粮大多依赖家里储备的粮食蔬菜 , 水源则取自村中高位处的水井 。
7月15日前后 , 在龙口村的救援队伍规模达到高峰 。
除了村中原本配备的4条铁皮船 , 浙江公羊救援队、余姚战狼救援队以及另一支来自江苏的救援队 , 带来了包括橡皮艇式冲锋舟、发电机、声呐设备等专业救援装备 , 救援队员的角色也从舟艇操机手、设备维修员覆盖到声呐员、潜水员、医生等 , 甚至还有两架直升机在杭州24小时待命 , 如有紧急任务可在一小时内飞抵龙口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