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明珠的华丽蜕变

高原明珠的华丽蜕变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脱贫记
光明网采访人员 刘希尧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徐谭
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峡谷,飞舞的瀑布,静谧的湖泊……一直以来,香格里拉就像一个传说,给所有知道它的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 。
六月,行走在香格里拉的每一天,你都能在清澈如镜的天空、牛羊成群的草甸、层峦叠嶂的山峰、金碧辉煌的庙宇中,感受着这个美丽城市所蕴藏着的生机勃勃 。
穿梭在高原之上,感染你的是藏族同胞内心的坚忍 。面对贫困,没有一个人选择低头 。他们放下了斧头,做生态的守护者;他们拿起了器具,做文化的传承者……
迪庆作为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也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如今,这里的人们正用勤劳、智慧,绘就出一幅美丽的奋斗画卷,让高原明珠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
高原明珠的华丽蜕变
文章图片

金沙江大拐弯也叫月亮湾,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奔子栏镇和四川省得荣县瓦卡镇交界处,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域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徐谭摄/光明图片
山清了 水秀了 腰包也鼓了
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盛夏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湖水映着群山,幽暗静谧 。
每到这个时节,家住香格里拉市洛茸村的藏民都杰尤为忙碌 。“该去巡山了!”只见都杰麻利地穿好巡护服,走出了家门 。都杰说,过去村里人吃粮食都需要国家救济,自从有了这个公园,大家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
位于香格里拉市境内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腹地 。这里栖息着包括黑颈鹤、滇金丝猴、雪豹、金雕在内的60多种国家一、二类野生保护动物 。
在建立国家公园前,村民们大都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 。砍树建房、卖木材、打猎……这既破坏环境,收入又不稳定 。为了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迪庆州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一批工程 。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
2005年,普达措国家公园建立 。如何做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平衡?管理部门决定拿出一部分反哺资金用于对当地村民的生态补偿,同时吸纳他们成为公园里的工作人员 。
于是,村民们放下了油锯、斧头,变成种树人、护林员 。“我现在一年能领到反哺资金5万元,做生态护林员一个月还有2000元,加上牦牛、野生菌挣的钱,一年下来近10万元 。”算起这笔收入账,都杰笑得咧开了嘴 。
山清了,水秀了,腰包也鼓了 。村民们的生态观,更是从“要我保护”的被动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的积极主动保护 。普达措国家公园副总经理杨留阳告诉采访人员,截至目前,公园已对周边两个乡镇,3个村委会,23个村民小组,866户3696人进行反哺扶持 。10多年来,反哺资金达1.5亿元 。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 。在迪庆,不只是普达措国家公园,在巴拉格宗景区、梅里雪山景区、香格里拉维西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等19个景区,都实施了生态反哺或其他反哺政策以推进脱贫攻坚 。
吃生态饭,奔好日子 。迪庆正用他们的实践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种的是葡萄 甜的是生活
沿着澜沧江河谷前行,采访人员来到了地处“三江并流”区金沙江的德钦县 。这里片片架起的葡萄架,犹如凌空铺展的簇绿新毯,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香甜 。
葡萄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除草、修枝 。“别小看它,这可是我们丰收的希望!”见采访人员凑上前,德钦县升平镇阿东村的小伙区扎主动说起来 。
“以前家里穷,上个大学就成了贫困户,自从家里种上了葡萄,我们也迈入了小康生活 。”分享起脱贫的喜悦,这个26岁的小伙子止不住地笑 。
德钦县全县平均海拔4270.2米,年平均气温5.5度,是云南省海拔最高、气候最寒冷的县份,也是国家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 。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德钦县化劣势为优势,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种起了葡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