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国小伙在山区支教10年,称:我不想感动中国,是中国感动了我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关于教育的本质,一直以来便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教育是为了服从,也有人认为教育是为了创造。不过不管怎样,现代的教育制度与教育体系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的改变。
相比之余枯燥乏味的理论争论,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无疑更加的让人动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虽然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十分发达,但是在广大的中部及西部地区,还存在着许多较为落后的地方。
 中国|德国小伙在山区支教10年,称:我不想感动中国,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一个地区的面貌,而这并不是光靠发表学术理论就能够实现。我国每年都会有不少大学生前往山区进行支教,为的是能够改变落后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
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其实国际社会对于我国的教育也十分的关注。有一位来自德国的教育工作者,就在中国的教育事业中贡献了他的一份力量,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实际上,这位德国教育工作者就是卢安克,他在中国从事着对落后地区的支教工作。
一、不看成绩的教育理念
1990年,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对中国怀有巨大好奇心的德国人卢安克来到了中国旅行。在领略了中国的大好河山之时,他也看见了中国一些地区存在的落后现象。于是,年轻的卢安克便做出了一个庄重的决定,他决定留下来留在中国,帮助这里的人民做好教育。
1997年,卢安克在南宁的一所残疾学校帮那里的孩子义务教学。残疾人学校的孩子都比较敏感,卢安克在对他们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教给孩子们必要的生活技能,给予他们信心,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照顾孩子们的情感,不让他们产生不好的想法。
 中国|德国小伙在山区支教10年,称:我不想感动中国,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1999年,卢安克又去到了一所县中学当英语教师,在这里他虽然也能够从事教育,但他觉得他并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2001年,卢安克最终下定决心,他决定在大山之中的板烈小学教学。
卢安克之所以在多个学校之间徘徊,一方面是由于卢安克个人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与他的教育观念有关。
卢安克想要带着孩子们进行创造,他不想让孩子们沉溺在标准化考试之中,每日只为分数而奔波。然而在县城中学中,由于面临着十分巨大的升学压力,因此卢安克的教育理念引起了家长的不满,最终迫使他离开了那所县城的中学。
来到了板烈小学以后,卢安克便可以尽情地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平常的生活里,他与这些孩子们一起画画,听音乐,不像是一位教师,倒更像是一位孩子们的大朋友。
 中国|德国小伙在山区支教10年,称:我不想感动中国,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那么,为什么卢安克产生这样一种与中国社会格格不入的教育理念呢?
其实,这主要是与卢安克的个人经验有关。
二、卢安克的故事
卢安克从小在德国长大,我们都知道,德国的教育在全世界都被看好。在德国,对于学生有着十分严谨的分类,有才能,而且想要接受教育的孩子,便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而资质平庸,也不愿意花心思学习的孩子,便会在通向大学的过程当中,被分流到其他地方去。中国现在的教育,也颇有几分类似的味道。
卢安克在他中学时期外语考试并不及格,于是,卢安克便索性跑到了德国的一家帆船工厂去当学徒。在那里他不仅学到了有用的技术,而且他还能够自己设计帆船。他曾经参加过国际帆船比赛,他对那样的生活十分着迷。虽然他最终并未获奖,但这也启发了他创造力的大门。
凭借着他惊人的创造力,不经过德国的标准化考试,他也顺利的进入了大学。汉堡美术学院有一位教授对他的工业设计品十分感兴趣,他认为卢安克是一个十分具有创造性的人,只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他便能够有一番惊人的作为。
 中国|德国小伙在山区支教10年,称:我不想感动中国,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总的来说,这便是卢安克的个人经历,虽然与中国社会国情并不相容,但是他依然坚定的认为,满分的成绩单并不比创造力更加重要,不能为了标准化考试而消磨掉孩子们的创造力。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为孩子们服务,而不是去填鸭式的增加孩子们用不着的知识。
三、卢安克的支教生涯
卢安克选择的板烈小学在大山深处,那里条件十分艰苦。而卢安克却在那样的条件之下,坚守在第一线的教育岗位,一直待了十年。
由于他无私的奉献精神,他曾经入围了感动中国的候选人名单。过多的关注让卢安克感到惊讶,于是他给当时的评选委员会写了一封信,信中明确表明他不希望自己被选为感动中国人物。他认为,他并没有感动中国,恰恰相反,正是中国感动了他。
【 中国|德国小伙在山区支教10年,称:我不想感动中国,是中国感动了我】他认为他之所以留下来,是因为对孩子有着难以割舍的爱,而他并不想为此而获得什么名利。那样的话将会是对他爱心的玷污。
对于卢安克人们的评价,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两极分化。有一些人认为卢安克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深山之中教育那些孩子,在他们心中埋下一粒冲出大山的种子。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卢安克的奉献虽然无私,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却不那么美好,他的教育理论在中国并不管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