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为什么IP形象不够萌?

 形象|为什么IP形象不够萌?
文章图片
“只是看一眼就让人内心充满天真情感的,
不可思议的东西……
——四方田犬彦《论可爱》”
想做一个令人喜爱的“萌”形象为何这么难?
 形象|为什么IP形象不够萌?
文章图片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的IP形象设计,一大半都想定位在“萌系”,但实话实说,基本上形象都不够萌,平平淡淡,似乎有些萌,但其实远未达到自发喜爱的地步,往往是开发者自己觉得还行,但放到市场上没啥反响,其实挺浪费资源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待我一一说来。
先从大背景说起,在泛IP化时代,IP不仅来自于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娱内容领域,还会从以下四个领域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1"/>
文章图片
故事型IP最终会转化、简化为形象符号,形象化IP为加强魅力也会增强和发展故事,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中国众多的形象化IP开发中,不管形象用的是什么动物、人还是其他,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和困扰是 ——
一百个想萌的IP,九十九个都不够萌
IP开发者们往往是这么认为的:萌最容易受欢迎,当然要做萌了,还以为很容易做,但结果,经过各种努力之后,出来大家就是觉得不够萌,直接导致——后续发展非常吃力,又难以调整修改,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落入很尴尬境地。
越简单的东西越难做,尤其是萌,大部分能做好的萌,往往是妙手偶得,不经意做出来的,越是企业一本正经去做,越难做到位,反而是没有包袱没有束缚的无名小卒能成功。
下面先认真探究一番“萌”是什么,再分析为什么做不好,该怎么做?
 形象|为什么IP形象不够萌?
文章图片
“萌”到底是一种什么特质?
“萌”这种说法诞生时间并不长,其实在“萌”风行前,大家更多是用一个日语舶来词“卡哇伊”来形容类似特质的,而再之前,则是用“可爱”、“天真”、“有意思”等各种词汇来描述,但显然都觉得不足以描述,直到找到“萌”来替代。
在国外有一个英语词汇叫“CUTISM”,萌的主义,也就是说,萌不仅是一个形容词,还是一种精神、生活状态和思维模式。
所以,尽管“萌”是人性基本、自古即有,但真正风行是在现代,最近几十年才风靡全球,而且和日本关系很大。正如美国将英雄文化出口全世界,日本文化出口最成功之一就是“萌文化”,从Hello Kitty猫到美少女战士,从哆啦A梦到皮卡丘。
日本人成功地将自己的“卡哇伊”文化,出口成全球风行的“萌”和“CUTISM”,变成现代人推祟的精神生活观,这其中的成功经验,很值得中国人学习。
 形象|为什么IP形象不够萌?
文章图片
在日本学者四方田犬彦所著的《论可爱》(真该译成《论萌》,“可爱”不足以表达)一书里,做了一些精妙概括:
萌是小东西,不守护它似乎就很容易受到伤害。
拥有将人们引领到漫无目的之梦想世界的能力。
只是看一眼就让人充满了天真情感的东西,
不可思议的东西。
尽管随处可见,却隐藏着某种神秘感的东西。
一旦施了“萌”这种魔法。
无论多么平凡的事物,
都会迅速充溢着亲切感。
从现实原则的桎梏中获得解放的人们,
痴迷沉醉于这没有时间性的幸福感中。
这本书对“萌”进行了细致分析——
一、 “萌”的气质,和小的(细小或缩微)、怀旧的(勾起某种想念)、孩子气的(未成熟和需要保护)有极大关系。
“在这里,感受不到成年人站在高处支配未成年人,反而窥见未成年人得到肯定的姿态……孩子们虽然毫不起眼,但他们玩耍的姿态却能成为焦点。”
书里有一段是记录给年轻女学生(喜欢“萌”的最核心人群)做的调查,女生们是这样描述“萌”的事物:“我家养的刚出生半年的小狗” “小时候的照片” “家里床边放着的没精打采、一直张着嘴的娃娃” “在游戏比赛中赢得的卡通玩偶” “交换的宝贝” “我的学弟学妹们,他们虽然不是东西,却很可爱” “哈利波特里的卢平老师,有点沧桑又有点顽皮” …………
 形象|为什么IP形象不够萌?
文章图片
问卷回答者画的插图
二、“萌”与怪诞为邻。
作者在书中说到,本以为“萌”的邻居是“美丽”,但研究后才发现,美丽往往和萌是对立的……因为,美往往和神圣、完美、难以触及和接近有关,美往往自显高贵,将其他视为低的、劣等的。而“萌”不是这样的,萌往往激发人们想要庇护的欲求,是容易接近的,有弱点的,不成熟的,比自己弱小的事物。
所以,“萌”的邻居其实是“怪诞”和“有缺陷”,从《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到《E.T》电影里的丑陋外星人,到《龙猫》里的龙猫,它们都有非常异于正常的不正常之处,不是身体过小,就是过大,或者四肢与身体极不成比例,总之是有些畸形和怪异。
 形象|为什么IP形象不够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