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变形计》的变形套路,正在毁掉更多孩子( 二 )

 孩子|《变形计》的变形套路,正在毁掉更多孩子
文章图片
在第16季的《青春攻略》中,城市少年们在MV般的镜头中登场。节目第3任制片人谢涤葵在文章《变形计——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里充满自信地写道:“各种追名逐利的思潮让社会亟须重建道德良知,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五谷不分、好逸恶劳、精神萎靡让家长们头痛不已。”“《变形计》是我们在偏远山区挖到的一剂良药,专门治疗让很多家长失去信心的城市独生子女病。”在谢涤葵眼中,农村孩子大概只是城市孩子们的“药人”,或者是节目煽情的工具。 孩子|《变形计》的变形套路,正在毁掉更多孩子
文章图片
40分钟的《青春攻略》,农村孩子的镜头只占了9分钟。小小少年,难得走出大山去见识新世界,却不得不在节目中抛弃所有自尊,展示所有自卑,还有可能因为一个镜头的解读,从此背负巨大的舆论压力。来自内蒙古的少年拉格瓦在心爱的足球被没收后,情绪激动,拔麦收拾行李要结束变形,在面对城市妈妈的训导以后,他一字一句地说,“我没爹没妈”。高吉祥在被要求表演马头琴的时候悲伤流泪,因为自卑没办法鼓起勇气向别人展示。吴宗宏在被问及喜欢家里爸爸还是城里爸爸时回答,“更喜欢城里爸爸”,网友们积极为他贴上“乐不思蜀”的标签。 孩子|《变形计》的变形套路,正在毁掉更多孩子
文章图片
节目中农村孩子“诉苦”的桥段基本是标配。最令人难过的是王红林,节目组刻意安排了一位男生为她洗脚,画面解读为“满身娇气的红林”。在她土生土长的八仙镇,这个3万人的小地方,差不多每一个人都知道了她有“公主病”。在最在意别人看法的青春期,王红林变得越发沉默。2015年接受《智族GQ》采访时,采访人员和她聊了她的近况、学习,喜欢的偶像TFBOYS,才让她露出明快的笑容。“正当我渐渐放松下来时,王红林像惊醒般停下问,‘叔叔,你不会把这些写进报道里去吧?'我问她,这有什么问题吗?她旋即又切回了往常的神态。在短暂的沉默后,她说,‘别人会说,你一个农村的,什么什么……'她的声音低沉下去。很快我又看到了她低垂的睫毛。” 孩子|《变形计》的变形套路,正在毁掉更多孩子
文章图片
节目刻意制造充满争议的桥段,王红林究竟还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走出来?一位曾参加过《变形计》的农村孩子在知乎上说,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家徒四壁就那样赤裸展现在电视机上,所遇之人但凡知道他参加过《变形计》的,都会流露出同情,而那种同情每次都能让他暗自给自己扒层皮。“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在节目中被迫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农村孩子,被节目组拍下他们的愿望与美梦,却没有人告诉他们,点燃的火柴熄灭后要怎么去接受更难以容忍的寒冬。 孩子|《变形计》的变形套路,正在毁掉更多孩子
文章图片
在变形结束后,吴宗宏很久没能从这场“美梦”中醒来。 孩子|《变形计》的变形套路,正在毁掉更多孩子
文章图片
strong被取悦的局外人/strongstrong被毁掉的孩子们/strong2005年,湖南卫视节目制作人李泓荔被派往英国学习,在小旅馆闲得无聊的她偶然看见电视上正在播放一档“互换类真人秀节目”。李泓荔心中首先就想到了能不能把这个模式照搬回国内,甚至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延伸。这就是国内首档“真人互换节目”《变形计》的诞生。“通过7天的身份互换,彻底找回最纯真的自己。”最初的《变形计》,并不是单纯的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互换身份。节目的前几季还曾尝试探讨一些其他话题:让高三师生母女互换身份,解开彼此心结;让曾经的“铁腕市长”和“打假局长”去洪灾山村做小组长,领导村民灾后自救。 孩子|《变形计》的变形套路,正在毁掉更多孩子
文章图片
有时候不是孩子需要和世界和解,而是父母与儿女需要沟通。更在国际禁毒日做过一期特别策划,让两个有过吸毒史、现正努力生活的中年男子去体验对方的人生。然而迫于收视率的压力,《变形计》于第4季开始变成如今这种城市与农村简单粗暴的互换模式。或者说从此《变形计》开启了它的“上帝创造”模式。上帝造人只需要7天,而打着“7天改变人生”旗号的《变形计》不知不觉就把自己放在了上帝视角。未曾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只需要带他们观光繁华的大都市,体验过美好的上流生活他们自然会为此奋斗发愤图强。然而现实中无法忽略的贫困问题和孩子们的心理落差,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顽劣不堪的城市孩子,只不过“未吃过苦”。只需要让他们体验生活的不堪与艰辛,他们很快就会痛改前非,蜕变成功。这种教育权力的让渡,就是对责任的逃避与偷懒。 孩子|《变形计》的变形套路,正在毁掉更多孩子
文章图片
需要变形的,不只是孩子。傲慢的大人们总要承受代价。乐华娱乐的总经理杜华将10岁的儿子赵小果送上《变形计》,节目播出后,网友吐槽赵小果除了有些任性,还是很懂事的,“该去变形的应该是他妈妈”。苦难不会孕育美德,7天时间也不会带来一个“模范乖小孩”。《变形计》第一季最后一集《行走学校》,请来两个美国人体验“行走学校”的教官生活。所谓的行走学校,专门招收“问题少年”,这些问题包括:网瘾、逃学、暴力等。而学校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长途行军,每次行军时间至少20天,行程超过400公里——行走的目的,是为了改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