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前苏联的科技创新是如何被忽悠瘸的?( 三 )


苏联|前苏联的科技创新是如何被忽悠瘸的?
图片

苏联人发明的移动电话
库普里扬诺维奇给自己的发明做了一番评估 , 这个产品如果要保证量产 , 单价要到300至400苏联卢布 。 这在当时并不是一笔小钱 , 足以买一辆摩托车——除非苏联政府和大企业为之买单 , 否则仅仅依靠当时苏联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 , 是没有出路的 。
对比看同时期的美国 , IBM-360研发出来后 , 美国太空总署、五角大楼、商业银行、航空公司争先恐后订购 , 短短两年时间就把IBM公司养成了美国十大公司之一 , 奠定其全球计算机霸主地位 。
ЛК-1死于没人买单 。
30年后的1987年 , 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6月全会报告中说:
「科技停滞不是由于缺乏科学成果, 主要是国民经济接受新事物不积极 。 」
但戈尔巴乔夫没有讲透的是 , 为什么国民经济接受新事物不积极?
因为当时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是:「轻工业+农业=重工业的1/3」 。
农业和轻工业落后 , 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 人民消费水平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 工业强军而非富民 , 社会享受不到科技发展的成果 , 反为所累 。 人民连吃饭都成问题 , 哪里还有钱去消费科技产品?
苏联|前苏联的科技创新是如何被忽悠瘸的?
图片

苏联70年代发明的洗碗机 , 同样未能普及
反观同一时期的美国 , 已经通过「军民融合」 , 将国防科技工业的根基悄悄的扎根进国民科技工业的土壤中 , 同时通过「技术下海」 , 将军工体制外溢的先进技术惠及全民 。
另一边 , 前好莱坞著名演员里根总统 , 通过「星球大战」计划继续忽悠苏联人 , 让战斗民族全国上下开足马力生产飞机导弹 。
当苏联领导人终于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 美国人的担架已经送到了家门口 。
04
暗中标好价格的「技术移植」
其实早在列宁时代 , 美国人便卖了一副拐给苏联人;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 , 美国人又悄悄卖给了苏联人一台轮椅 。
当发现在集成电路上走的弯路后 , 苏联官僚们急于追赶 , 找到一条捷径:用钱从欧洲买计算机回来仿制 , 这比自己研发更快 , 也更便宜 。 这种仿制和抄袭 , 在学术上有个名词叫「技术移植」 。
仅1971至1975 年间 , 苏联从西方国家引进技术设备100 多亿美元 , 购买技术许可证 233 项 。 一批批进口货被运进了高尔基汽车厂和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 市面上随即出现仿制品 。
技术移植并非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新脑洞 。 二战前的苏联 , 就是依赖于技术转移建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 有趣的是 , 这是各国都不愿提及的一段过往 。
1973年 , 美国学者萨顿出版了一本书《悄悄的自杀——美国对莫斯科的军事援助》 。 从书名来看 , 就知道当时的美国人对这段历史持何种态度 。 英国对这段历史也耿耿于怀 , 觉得美国对苏联远比对同门兄弟慷慨 。
然而 , 美国的慷慨并非慈善之举 , 苏联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 十月革命后 , 列宁把吸收欧美技术和资本作为「首要任务」 , 将矿山、森林、油田等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 , 以为换取西方的资金和技术 。 列宁逝世后 , 斯大林从国外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更是规模空前 。
著名的苏联三大钢铁基地 , 马格尼托格尔斯克钢铁厂(马钢)、库兹涅茨克钢铁厂(库钢)、扎波罗热钢铁厂(扎钢)几乎全为美国援建 , 其中部分设备来自德国 。
战前苏联最大的汽车厂——高尔基汽车厂也是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的 。
战前苏联四个拖拉机厂中的三个是美德援建的 , 其中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先在美国建好 , 拆运到苏联 , 再由美国人和德国人重新组装 。
苏联|前苏联的科技创新是如何被忽悠瘸的?
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