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朗斯基|ETIQUETTE | 逝物可追( 二 )


沙朗斯基|ETIQUETTE | 逝物可追
本文插图

不到一万年前 , 西伯利亚虎和里海虎因生存空间隔离而分裂为两个亚种 。 1964年 , 有人曾在塔雷什山脉出口、里海附近连科兰低地的河谷盆地中见到最后的里海虎 。 1970年代 , 伊朗环境保护部的生物学家开始在偏远无人的里海森林中寻找其踪迹 。 数年之久 , 徒劳无果
要知道“文献有多么贫瘠 , 传说就多么五光十色 。 ”资料的荒原 , 却是想象与叙事驰骋的广阔世界 。 沙朗斯基说 , “我想让某些事物活下去 , 想让过往的显现、遗忘的还魂、喑哑的说话、被错过的得到悼念 。 书写什么也不能挽回 , 却让一切都可能被体验 。 ”世界本身就是“它自己也看不透的档案”——如弗洛伊德所说 , “任何一个梦、任何一种念想都不会被真正忘记 。 ”这一连串的故事 , 如同一场寻找与发现、失去与获得之路 。 散文、意识流、叙事体的小说 , 沙朗斯基在想象套故事的结构中 , 尝试了各式各样的文字游戏 。 “不再、已在和尚未”的世界中 , 充斥着各类变体与奇崛的组合 。
沙朗斯基|ETIQUETTE | 逝物可追
本文插图

摩尼教的没落鲜有记载 , 古代及中世纪的所有文献均已被毁 , 各地的信仰活动和信徒均遭受打压或迫害 。 在西罗马帝国 , 自382年起 , 信仰摩尼教可致死刑 。 很长一段时间内 , 只能根据迫害者及后世阿拉伯百科全书提供的证据复原摩尼教义 。 直至1902年 , 人们在吐鲁番出土了保存不佳的摩尼原稿残片 。 1929年在埃及绿洲法雍附近发现的科普特语摩尼教藏书 , 大部分进了柏林的博物馆
用想象打破堆砌的想象 , 无异于盾之坚与矛之利的永恒角力 。 所幸的是 , 阅读充满张力的想象总是一件乐事 。 永恒之物与永恒之物之间 , “总有一些更长久 。 ”享受及沉醉 , 逝去之物的迷宫总有些意料之外的事物等待读者去偶遇 。
德国人爱说一句谚语 , “写者 , 常在 。 ”
沙朗斯基|ETIQUETTE | 逝物可追
本文插图

-
《逝物录》
[德] 尤迪特·沙朗斯基 著 , 陈早 译
中信·大方
编辑、撰文:刘匪思 采访:黄婷婷
图片提供:中信·大方
完整内容请见《生活月刊》2020年7/8月新刊《相伴而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