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的宋朝下水道只是一个神话( 二 )

赣州的宋朝下水道只是一个神话
图:天启《赣州府志》记载的赣州内涝与福寿沟失效因疏于管理而淤积堵塞 , 进而导致排内涝功能失效 , 是福寿沟在历史上的主要境遇 。 康熙年间 , 有“总镇姚公”自上而下强势介入 , 赣州遂组织民兵对福寿沟来了一次大整修 , 将那些被压在房屋底下的水道给弄通了 。 但这种畅通是短暂的 , 一旦来自上层的高压消失 , 一切又都回复旧态 。 同治年间 , 又是在“吉南赣宁道巡道”的施压下 , 赣州地方官才再次督促本地士绅 , 筹集巨资、耗费了近一年时间 , 对福寿沟来了一场大疏通 。 在这次疏通工程之前 , 赣州城的常态是下雨即内涝 , 内涝即污水横流疫病四起 。 时人称:“春夏之交 , 雨潦时降 , 潢污渟集 , 疾病易生 , 民患苦之” , “每大雨 , 街衢庐舍 , 溢而为沼 , 民病丛生 。 ”据工程参与者所撰《福寿沟图说》 , 工程结束后 , 赣州士绅曾感慨:畅通的福寿沟、不内涝的赣州城 , 那是“数百年未复之事” , 有很久很久没有见过了 。 ④赣州的宋朝下水道只是一个神话
图:残存至今经过修复的福寿沟内部赣州在古代的内涝情况 , 大体如此 。 这里附带再说一下外涝 , 也就是江水倒灌的问题 。 今人的许多论文与专著 , 不但将福寿沟的修筑归功于北宋人刘彝(并没有足够的证据) , 说他是赣州千年不涝的功臣(其实并不存在“千年不涝”) , 也对他在赣州“造水窗”防止江水倒灌入城一事的成效 , 有着过高的估计 。下面这些记载并非完整统计 。 但已足以看出 , 在刘彝“造水窗”之后 , 江水灌城仍是赣州的一种常态⑤:(北宋)景祐三年1036:久雨江溢 , 坏城郭庐舍 , 人多溺死(南宋)绍兴二年1132:霖雨 , 坏城四百九十丈(南宋)乾道八年1172:江水暴出(元代)大德十年1306:暴雨 , 水灌城(元代)至大三年1310:暴雨 , 水灌城(元代)延佑元年1314:水灌城(元代)至正八年1348:水灌城(明代)洪武二十二年1389:雨水坏城(明代)永乐十二年1414:雨水坏城(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大水灌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水高数丈 , 灌县城 , 男妇溺死无数(清代)康熙二十六年1687:大水灌城(清代)康熙四十三年1704:大水灌城 , 城中可通巨舰(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县城入水 , 人畜溺死无数(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江水泛滥 , 城内西北隅皆成巨浸(清代)嘉庆五年1800:大水注城综上 。 无论是从内涝着眼 , 还是从外涝来看 , “赣州城千年不涝”之说都不成立 。 依附于此说而展开的对福寿沟的溢美 , 也不妥当 。 今天残存的福寿沟只有约1.8公里(同治年间修复的全沟也只有约12.6公里) , 对赣州这座市区人口已超百万的城市而言 , 其防涝功能 , 已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注释①《赣州古城千年不涝缘于宋代福寿二沟》 , 羊城晚报2011年7月17日 。②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 。③吴庆洲、吴运江、李炎、刘小刚、余长洪 , 《赣州“福寿沟”勘察初步报告》 。④黄德溥 , 《修福寿二沟记》;刘峙 , 《福寿沟图说》 。⑤《赣县志》 , 新华出版社 , 1991年 , 第84-85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