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何独以富裕亡国?
宋朝为何独以富裕亡国?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 , 历尽沧桑 ,中国历史上 , 一般认为 , 宋朝是因“积贫积弱”而亡 。但是 , 19世纪日本历史学内藤湖南提出“唐宋变革论”以来 , 这一观点越来越被否定 。而且 ,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 , 都市的发达 , 知识的普及 ,据说 , 由于到故宫观看《清明上河图》需要排队六七个小时 , 故而有许多人早早到故宫午门外排队 , 待午门一开就狂奔入宫 。《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在今天的中国受到追捧 ,作为在中国历史 的土地上建立王朝的宋朝 , 宋朝以其瑰丽的文化、灿烂的艺术、繁荣的经济等方面全面超越了前三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帝国、汉帝国以及唐帝国 。研究发现 , 宋朝国内生产总值是唐朝鼎盛时期的两倍 , 南宋则以半壁江山财政收入超过北宋 。而且 , 宋朝从数量上来说是当时世界上军事力量较多的国家 。可是 , 我们看到的是宋朝的版图日益缩小 , 统治者龟缩不前 , 甚至连西域也干脆让了出去 。在这点上 , 即使是后被人骂做丧权辱国腐败和衰落的的清王朝 ,还全力粉碎了西北分裂势力!然而 , 如此繁荣的文华大宋却未能顺势前进 , 反而后退了 , 不仅使中国进入近代推迟了几百年以上 , 更令中国被动地卷入近代潮流饱经磨难 。 原因究竟为何?这个世界史上的大诡秘长期萦绕在人们心头 , 这一切除了要归咎于宋朝的一系列开国国策外 , 也可谓一切中华帝国都难逃的宿命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的没落和保守!具体而言 ,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 , 独占了亚洲东部最适宜生存的土地 , 向北是草原、西伯利亚寒冷地带 , 向西是青藏高原、沙漠戈壁与山脉 , 向南是热带丛林 , 向东是海洋 。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 , 一方面使外来文明很难侵入中国 。历史上 , 不论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 还是伊斯兰教东扩 , 都在阿富汗这个十字路口掉头南下进入印度次大陆 , 而不是东进中国 , 使中华文明不受外来文明打扰历经千年而不绝 , 整个东亚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文明体系、国际政治体系 。另一方面 , 这一封闭的地理环境也限制了中国的扩展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统天下 , 东亚大陆上适合农耕的土地就已经被全部纳入帝国范围内 , 扩张至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 实际已经达到农耕帝国的扩张极限 。汉朝尚武 , 进而击败草原民族 , 将势力扩张到北部草原与西域 , 将帝国扩张到地理极限 。早早扩张到极限后 , 中国开始收缩 , 进取心与尚武的精神开始消退 。所谓“魏晋风流” , 只不过是失去进取心与尚武精神后 , 贵族精英阶层的糜烂与堕落 , 最终只能衣冠南渡 。至宋朝 , 尽管丢失了燕云十六州 , 农耕文明的北部大门洞开 , 曾经是中华文明核心区的华北地区直面游牧民族的威胁 , 中原王朝的防线后撤到黄河一线 , 西北还面临西夏的侵扰 , 但在通过贡献财物实现和平后 , 宋朝在重新走向繁荣的同时 , 中国文明进一步内卷 , 趋于保守 。可以说 , 北宋和南宋是中华历史和文化衰落转折点 。贵族精英阶层糜烂堕落后 , 唐朝以科举使官僚——士阶层崛起 , 至宋朝皇权与官僚共治天下 。而在宋朝 , 代表官僚士阶层核心意识形态的儒家 ,发展到宋朝的程朱理学 , 实际上完成了它的宗教化架构 , 固定化 , 进而保守以致僵化 , 并成为整个中华文明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 血性落地 , 奴性遍野 , 犬儒横行 。“崖山之后无中华 ,”正是指这种“血性文化”的丧失 。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保守僵化 , 中华文明失去的不仅是进取心与尚武精神 , 更是中华文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北宋亡于金 , 南宋凭借海外贸易其财政、经济甚至超过疆域更大的北宋 , 但在这种缺乏进取心的保守僵化的文化之下 , 偏安一方 。这样的保守和奴性文化的直接体现就是 , 为辽、西夏和金、元进贡惊人的钜额岁贡以购买和平 , 结果导致宋朝首次被异族整体灭亡的先例 。北宋和南宋是中华历史和文化衰落的最直接的分水岭 。 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历史性分水岭中 , 千百年来被广大国民讴歌赞颂的岳飞则成为横亘于两宋之间的桥梁 , 也因此成为在赵宋时代发生断裂的中华古代史中的一个焦点 。在抗金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 , 准备“直捣黄龙 , 迎二圣还朝”的岳飞遇害后 , 赵宋失去了抗战派最坚实的支柱 , 同时 , 抗金将领们也深受打击 , 韩世忠隐遁西湖 。 千军易得 , 一将难求 , 至此 , 失去武力屏障的赵宋丧失了大规模反击作战的基本能力 。 女真人在遭受了岳飞等重兵集团的沉重打击后 , 其在漠北的后防线产生了巨大的战略真空 。 在女真无法有效控制漠北的情况下 , 比女真更为野蛮和落后的蒙古乞颜部军事集团在铁木真的率领下迅速崛起并统一漠北 , 建立蒙古帝国 , 后其孙忽必烈建元灭宋 。 而元朝是中华历史中的另类 , 是野蛮与文明之间的混合文化和混合体制 , 如果没有弱宋对岳飞的残害 , 也就不会有纵横欧亚的蒙古“黄祸” 。 可以打个比喻 , 是岳飞之死为铁木真留下了枭腾悍飞的历史空间和地理空间 。 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基本被宋后特定的国家体制约束在了东亚范围 。纵观中华文明史 , 是以统一的状态为主的 。 自汉唐以来 , 三百年的赵宋王朝是第三个相对长久稳定的大一统王朝 。 在这些朝代的纵向和横向对比中 , 宋朝又突出了出来 。 出于单纯追求安定团结的局面的考虑 , 赵宋不遗余力地推行僵化保守的政体以稳定用来执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性强大 , 同时 , 也在科举制度上和文化导向上极力加大对文化思想界的控制 , 由此催生了宋儒理学这一儒家的衍生物 。 而宋儒理学这一改变了原始儒家宗旨的学说 , 虽然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开创性产物 , 却形成了宗教化的模式 , 这一点恰恰为赵宋当局利用 , 成为对士人阶层进行精神控制的工具 。从此可以看出来 , 宋朝“守内虚外”的政体和汉唐两朝“人本”的政体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异的 , 但是赵宋的这一“创举”恰恰奠定了明清两朝数百年的政治基础 , 形成了两朝政治体制的根源 。 有人列举了很详实的数据论述宋朝的经济(宋末财政收入一亿贯铜钱)要超过明朝的最繁荣时期(明末四百万两白银) , 甚至超过清朝最繁荣时期 , 但是宋朝的国土版图却是中华大王朝中疆域最小的 , 也是武功最弱和挨打最多的 , 还是大王朝中唯一放弃控制西域的 。如果宋朝出现在清朝的历史阶段 , 现代中国可能就由于没有幅员辽阔的国防纵深而在历次的战争中被轻易击败 , 继而成为欧美的殖民地 。在宋朝这个最特殊的转折时代 , 出现了中华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英雄―岳飞 。 可以说 , “岳飞和岳家军现象”都不是宋朝的产物 , 如果岳飞这样的天才出现在唐朝的话 , 在唐朝积极的主动防御、主动出击的国防政策支持下 , 必将有其更为显赫的西域战功 ,而宋朝政治却是赵匡胤之流选择出来的 , 由于宋朝开国政治的重大选择 , 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未来的走向也就进行了一次大选择 。宋朝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文重武轻的现象?为何赵宋要改变强盛的汉唐一直采用的积极主动的基本国策和奋发向上的政治体制?这与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黄袍加身”的登基经历大有关系 。 宋太祖其人原本是五代时期后周的大将 , 在周世宗柴荣刚刚去世的时候被部下所拥戴(或者说有胁迫的因素在内) , 借出征契丹之际在京师汴梁城外的陈桥发动兵变 , 继而登基顶替了后周柴家孤儿寡妇的皇位 。 由于自己不光彩的“篡位”经历 , 使得宋太祖对于将军拥有军队的实际控制力这一点非常忌惮 , 如果说‘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为避免再次发生“黄袍加身”而作出消除隐患的“措施保险” , 那么后来 , 宋朝政治体制的高度僵化则是宋太祖为了后世子孙不再面对下一个赵匡胤而设计的“制度保险” , 用来彻底结束五代十国军人频频政变控制政治的局面!赵宋开国政治特殊的文武分途体制 , 要追溯到以往的中国历史上国制政体来分析其源头 。西周王朝的“封建制”就是“分封诸邦各自建国” , 这是武王伐纣联盟在成功后为各地诸侯和功臣划分地区利益的产物 , 周王朝具有现代联合国的雏形 , 绝不同于以后的大一统王朝 。 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东亚超级大国的局面 。 可以说周朝是“天下”而秦朝是“大国” , 由秦始皇统一任命官员的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 原有的封国藩王都换成了官吏 。 但这个局面是个反复的局面 , 秦末战争实质上就是“天下各国”的一次复国战争 , 项羽分封和刘邦分封(汉初曾有异姓封王)都是“复国联军胜利果实”的必然产物 , 直到刘邦屠戮功臣恩威并用之后 , 再率领开国的众将做“白马之盟” , 确定异姓不得封王的国家大制 , 东亚超级大国的王统才第一次稳定起来 。中华大地由于疆域辽阔 , 人口众多 , 思想丰富 , 人才遍布 , 从西周以来多次在“天下和王朝”的国家模式之间反复 。 而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又是一个“天下阶段” , 为结束唐末五代地方割据尾大不掉的藩镇格局 , 宋初君臣(主要出自“只懂得用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小儒”赵普)就开创性地设立了“知州”等制度 , 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去“知地方事” , 将财政、军事、行政权力都从地方首长手中分解开 , 而主要实质意义就是文武分途 。 而这个开创性的文武分途就决定了宋朝、岳飞和未来千年中华民族的命运 。“将在外 , 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尚书》 , 在军事斗争的发生时期 , 将领的管辖权遍及财政和民政既是合理的也是传统的 。 我们可以在春秋、在战国、在秦汉、在三国、在隋唐 , 看到一个个英雄的影子 , 这些时代的英雄没有像岳飞那样明明立了大功而无辜受死的 ,而在宋朝 , 我们看到的是涣散溃败的军队 , 尸位素餐的将领 , 一个战将家族劳苦功高却满门战死(杨家将) , 一个大有作为却没有好下场的统帅(岳飞 , 在此之前忠勇名将狄青被猜忌而气死)!宋朝整体社会制度和文化都在盲目抬高着和平治国的文人 , 以致于发展到宋末理宗时期则产生一种文化怪物--“空谈性理的道学君子” , 他们对治财政的视为聚敛 , 对为卫疆土的视为粗材 , 对作文章的视为玩物丧志 , 对留心政务的视为俗吏 。在北方强敌频频内犯的情况下 , 没有国防保障的高度经济繁荣就是“将自己变成敌人养的肥猪” , 甚至于用姑息外敌(西夏、辽、金)来控制自己的国防将士 , 用鼓励将帅腐化堕落来懈怠自己的国防将士 , 这是宋金缔结“绍兴和议”造成南宋偏安江南的根本原因 , 用当时秦桧的政策言论为“中国但着衣吃饭徐图中兴” 。宋朝是中华帝国的最后顶峰 , 宋朝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文化鼎盛 , 某些带有近代化特征的经济萌芽也的确在出现 , 但是赵宋皇帝培植打压武人坐而论道之风又怎能救国家于不亡呢?难道宋代中华民族就失去尚武精神了吗!不是 , 两宋之间北方的多支山东义军骁勇善战 , 屡克金国和蒙古大军 , 半独立于几个政权之间近百年 , 而象靖康年间太行义军石赫那样 , 面对劝降诱惑和肢解屠刀而坦言“爷是汉人 , 宁死不降” , 比比皆是 。 南宋末年襄阳被蒙古长年围困的时候 , 官军皆无法运粮入城 , 荆湖民兵三千在张顺、张贵兄弟率领下死战入援 , 全部牺牲 。 宋朝将领真的那么懦弱笨拙吗?也不一定 ,宋朝的武官选拔非常严格 , 《武经七书》被普遍传诵 。 在“文武分途、崇文抑武”的制度下 , 他们根本没有多大的发挥余地 , 宋军出征前皇帝还要遥控军队的阵形 。而将民族危亡放到首位而励精图治的岳飞却犯了赵家皇权的大忌 , 他建立了一支无敌天下的而本人威望崇高的岳家军 。 将帅无敌 , 必然名扬天下 , 而岳飞又不安心于做“赵宋家朝地位低级的愚蠢武夫” , 好学而礼士 , 这样身边聚集了大量正直的报国学士为他做幕僚 , 但这恰恰犯了赵家皇权的大忌 , 因为他们的皇位正是这样来的 。 因此王夫之说岳飞之死的最重要原因是“结交士大夫” , 不像常人理解的那样是岳飞力主“迎还二帝” , 进入政治高层后众多智士围绕(幕僚李若虚、薛弼、胡闳休等皆是当世大才)的岳飞早有看透赵构用意的政治智慧 ,绍兴和议前后岳飞就几乎没有提出过“迎还二帝的北伐理念” 。 岳飞追求人生智慧和生命价值 , 走了文武结合的路线 , 赵构君臣就认为岳飞威胁了赵宋王朝的安定而欲制岳飞于死地 。 “风波亭”实同于“杯酒释兵权” , 但赵构之手段残忍远胜其祖 。“莫须有”非出秦桧 , 实为“同出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一辙”!由于宋朝的江山就是后周武将赵匡胤发动政变而夺取的 , 所以宋朝统治者非常忌讳武将拥兵自重 。 为了防范武将威胁其政权 , 实行了“兵将分离”制度 , 尽管军队过百万 , 但却是“兵不识将 , 将不识兵” 。 这种违背军事原则的屯兵做法 , 疏远了官兵关系 , 降低了指挥能力和协调能力 , 也大大削弱了战斗力 。 这是宋朝军力不行的重要原因 。同时 , 将在外 , 君令有所不受 。 宋朝皇帝严重违反这个军事指挥原则 , 对自己的大将一点也不信任 , 派出去的大将 , 还没打几个月就赶紧招回来 , 再换一个去 , 生怕他们造反 , 结果大好形势硬能玩烂 , 汉朝和唐朝为何强大?唐朝李靖长年带领十万精骑在外作战 , 唐太宗对他很放心;汉朝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也是一百个放心 。历史一再证明 , 富并不是强 , 一个没有尚武精神、没有强大国防作后盾的民族 , 即使经济再繁荣强大 , 文化再灿烂辉煌 , 也是人家的盘中餐 。历朝历代 , 没有武功 , 哪有文治?而宋代统治者推行的“重文教 , 抑武事”的基本国策 , 使文化发展到空前高度 , 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王安石、司马光、柳永、辛弃疾、李清照等大家灿若星河 。 就连那些大小官员平时也以附庸风雅为能事 , 对咬文嚼字、卖弄文采、风花雪月、浅斟低唱等乐此不疲 。 而一旦国家危机 , 就推诿扯皮 , 束手无策 , 甚至奴颜婢膝 , 卑躬屈节 。 由于文气过重 , 武功萎靡 , 最终惨遭屠杀 , 被蒙元所灭!更多精彩文章,关注作者公众号:zz19551130 历史和国学的独立思考[用搜狗搜索]
推荐阅读
- 王语嫣为何最终喜欢段誉?慕容复太直男了
- 美为何对华发动“全面攻势”?中国已展开精准回击
- 为人师表,为何发飙?
- 有了三峡大坝,为何洪灾还是这么多?
- 杀手|东北王张作霖重情重义,可为何对结拜兄弟痛下杀手,究竟为了何事
- 靠“毒血”续命的趣头条,为何与拼多多命运不同?
- 历史有事说|印钞厂工资每月只有3000,为何没啥人愿意辞职?内中福利你可不知
- 悬案现场,为何会成为“流量池”?
- 积水|本网记者直击合肥北一环积水点!他们的手为何都是蓝色的...
- 中国新闻周刊|长江淮河同时来袭35条河湖超警戒 安徽水患为何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