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刚火就被抄袭?国内综艺不跟风,就走不下去了吗( 二 )


再比如因为之前《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不小的热度,韩国独居类综艺《我独自生活》的成功,疫情期间国内甚至前后脚出现了三档生活观察类节目,同时播出。
《让生活好看》《看我的生活》《我要这样生活》这三个名字放在一起,你会认为这是一档节目的3个备选名字,还是会认为是三档不同的节目?
 跟风|刚火就被抄袭?国内综艺不跟风,就走不下去了吗
文章图片
对于这些趋于同质化的节目,小妹做了个简单盘点,不完全统计,或有疏漏↓
 跟风|刚火就被抄袭?国内综艺不跟风,就走不下去了吗
文章图片
02 综艺“跟风”因何兴起?
按照常理,同一市场下的产品竞争,会促使各个对手们来对产品进行创新增加竞争力,很奇怪的是,这一点在综艺行业内却完全变了味——
过往的规律中,往往是出现了一档成功找到新方向的的节目后,各个制作方总是蜂拥而至,照着这个框架这个模式换一张皮,就能推出一档又一档的同质化节目。
人人都知道跟风不是长久之计,但无法否认的是,比起耗心费力地去开创新节目,跟随前人脚步暂时看来这确实是一张安全牌。
湖南广电总台原台长欧阳常林在接受采访时,就曾分析过综艺“跟风”严重的问题。在他看来,这种情况目前是无法避免的。
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平台要靠综艺节目来提高市场影响力,还要考虑保障收视率、广告回报等问题——“面对激烈竞争和生存压力,平台被收视绑架,制作机构被平台绑架,几乎成了行业新常态。”
导致的结果就是,“对于电视台而言,原创节目是使命,是社会责任感,但迫于生存压力,不会拿太多的资源去做。”
前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周冬梅也表示,“创新最有可能发生在一线平台,但是现在的试错成本太高。”
成本在于,对于综艺制作人和制作公司而言,打造10档节目如果能有两三档较为成功,就已经可喜可贺,其他的投入基本上就算是打了水漂。
至于压力,各大卫视就不用说了,几十个虎视眈眈的对手等着借机上位↓
 跟风|刚火就被抄袭?国内综艺不跟风,就走不下去了吗
文章图片
而承载网综的四大网络平台,仅有芒果TV一家暂时处于盈利状态,大家都承担不了犯错带来的更多亏损。
腾讯视频综艺负责人马珽琨坦言,现在的视频网站,“对于自制的原创节目,花几百万、甚至一两千万,都会觉得压力挺大。”
 跟风|刚火就被抄袭?国内综艺不跟风,就走不下去了吗
文章图片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国内综艺界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等节目,也都是由国外已有的成功节目汉化而来。
为什么原创容易出现风险,不好保证收视?
最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没有经验,无从学习借鉴,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这!就是灌篮》的制片人易骅就明确表示过这一点,“一个原创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因为缺乏成功先例,也没有可以学习和讨论的合作方,所以整个过程会非常艰难和辛苦。”与之相对的是,“在海外曾经被证明过成功的节目模式,提案比较容易获得认可。”
而已经成功的热门综艺本身的火爆,已经证明了方向的正确性,这类题材已经有了一定受众的保障,再去加入自然没有没人看的风险。
不敢冒险,冒不起险,只想着打安全牌,这也就难怪跟风不止。
03 跟风,是对行业的伤害
纵使各平台和制作方有千万种理由,但不可否认的是,“跟风”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综艺同质化,正在对综艺行业产生着无法避免的不良影响。
当整个行业都没有迫切的创新需求时,无疑会成为没有源头的死水。
若担心太过于新的模式风险实在太大,为什么不换个思路呢?
创新的节目模式,不一定非得是所有人从没见过的模式。在相似的类型之下,如何做出不同的节目内核,如何做出精品,也是最重要的一众创新方式。
天娱传媒副总裁马昊就坦言,“现在世界范围内的好模式,包括韩国模式,基本都会是脱胎于某些早期的节目模式,然后慢慢延伸、发展出来新类型。”
《中国好声音》一出现便火爆,不就是因为在前面素人音乐竞技节目的基础上,颠覆评委为导师,还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不看选手相貌的“转椅盲选”。
 跟风|刚火就被抄袭?国内综艺不跟风,就走不下去了吗
文章图片
《见字如面》的导演关正文也表示,“观众只看好节目,而不会按照类型选看节目,《见字如面》不对标其他文化节目,是因为所有节目成功都是自身的成功,而不是类型的胜利。”
而现在的综艺,却陷入了误以为一档节目火了,那就要去模仿他这个模式的错误理念。
表现就是完全没有自己独特的内核,连在前人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挖掘改造都做不到,只是单纯的换汤不换药。
这样做的唯一结果就是,对相关题材短时间内过度消耗。
这太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了。
 跟风|刚火就被抄袭?国内综艺不跟风,就走不下去了吗
文章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很早就表示了担忧:“同质化的结果是产品的单一,是受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同时削弱了综艺节目的收视价值,降低受众的收视热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