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放弃国企,浙大毕业生一个决定被家人痛骂:没出息!如今年收入200万!
1997年 , 22岁的倪晓军从浙江大学管理系毕业 。
那年 , 他头发茂密 , 浓眉大眼 , 青春洋溢的面孔背后 , 还有一份“村里第一位大学生”的荣耀 。 他穿上西装 , 打上领带 , 雄心勃勃想在城里干一番大事业 。
那时的他想不到 , 不久后的自己 , 阴差阳错又回到农村 , 和父亲一样 , 成了一名杨梅种植户 。
种杨梅能有什么出息?大学生种杨梅 , 书不是都白读了?
有过这样的质疑 , 但倪晓军用时间和成绩有力回击:在浙江农业之最杨梅擂台赛上 , 他连续两届蝉联荸荠种和东魁种双料冠军;在他的带领下 , 全省1000亩大棚杨梅 , 800亩在兰溪 , 而400亩就在他的老家——马涧镇前余村 。
本文插图
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从兰溪市区出发 , 沿47省道兰溪段向浦江方向行驶 , 沿途便是“五十里杨梅长廊” 。
这几日 , 兰溪的杨梅已经接近尾声 , 沿途山坡上 , 偶见几株杨梅树 , 挂着红红的果子 。 省道两边 , 撑着不少红色遮阳伞 , 原本都是一个个叫卖杨梅的临时摊位 。
刚刚经历过喧嚣 , 几场大雨 , 让兰溪马涧镇回归宁静 。
靠山吃山 , 马涧镇 , 靠的就是这些漫山遍野高高低低的杨梅树 。
因为独特的内陆性气候 , 又正处于马涧盆地边缘 , 昼夜温差大 , 加上特有的红砂土壤 , 偏酸性 , 透气性好 , 缺一不可的自然条件 , 成就了马涧杨梅鲜甜的口感 。
但同样的自然环境 , 20多年前 , 情况却完全不同 , 那时候的杨梅 , 并不怎么值钱 。
马涧镇前余村 , 一个典型的杨梅种植村庄 。 全村200多人口30户左右的人家 , 几乎家家户户种有杨梅树 。 像倪晓军这样土生土长的农村娃 , 是在杨梅山上玩大的 。 家里200多棵杨梅树 , 一年仅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 供着一家四口的吃喝 , 还有倪晓军兄妹俩上学 。
农村人 , 都想着走出去 。
1993年 , 倪晓军做到了 , 他成了村里第一位大学生 , 而且上的还是浙江大学 。
那年暑假 , 母亲带着倪晓军走亲戚 , 鸡蛋加面条 , 是兰溪农村招待贵客的标配 , 走一家吃一顿 , 到最后倪晓军看到鸡蛋都害怕 。
大学生倪晓军 , 成了全村的骄傲 , 也是家族的希望 。
本文插图
回家种杨梅父亲第一个不同意
1997年 , 倪晓军从浙江大学管理系毕业 。 管理这个词 , 就像一把跃出农门的钥匙 。 22岁的小伙子 , 带着梦想回到了兰溪 , 进入了当地一家国企 。
在兰溪当地 , 这家生产轮胎橡胶的企业 , 曾是不少人羡慕的大公司 , 慢慢干着 , 说不定还能分到房子 。
倪晓军曾经也这么想 。 西服加领带 , 是他每天上班的标准打扮 , 连洗面奶都要早晚用两次 。 好像只有这样 , 才能摆脱“乡里人”的标签 。 但现实却很快打脸 , 一个月350多元的工资 , 让他对这份工作渐渐失去了期待 。
本文插图
谈了女朋友 , 准老丈人是水果市场的卸货工 , 下班后随便摆摊卖西瓜 , 一天都能赚100多元 。 “替别人打工 , 还不如自己做老板 。 ”那是第一次 , 倪晓军有了创业的想法 , 两年后 , 他从单位辞职 , 摆过地摊 , 卖过西瓜、烤串 , 也曾外出创业开过水泥厂 , 赚过也亏过 , 折腾来折腾去 , 2004年 , 还是回到兰溪本地 , 做起了水果生意 。
大概也是从这时起 , 他和杨梅的缘分重新开始 。
每年杨梅成熟的季节 , 倪晓军总会采摘家里的杨梅到水果店里销售 , 因为味道不错 , 慢慢积累了不少老客户 。
推荐阅读
- 改革|三年行动蓄势待发 下半年国企改革何处突破?
- 明星八卦|一生病魔缠身,两度放弃事业,“央视花旦”朱迅不平凡的一生
- 光明网|连云港将出资加入这家江苏国企
- ?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874万应届毕业生注意啦!今年就业政策有新变化
- 中年|央视点赞海口:多措并举 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 青年|年入千万的淘宝“塑料哥”,曾经放弃高考,打架辍学
- 央视财经|薪资高待遇好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走俏
- 中年|?正略咨询:国企改革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
- 中年|中国船厂FSRU订单定了!中国企业承建塞浦路斯LNG终端项目启动
- 中国新闻网|失业率下降!一个毕业生的经历告诉你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