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撰家|柴静《看见》:当了主持人还是人,关心的是新闻中的人
有人曾对柴静说:“你不可能是个好新闻人 。 ”这句话对当时的柴静来说 , 确实是她的现状 。
刚进新闻电视台的时候 , 柴静还只是一个心气儿高骨子里又很文艺的小姑娘 , 披披肩 , 高跟鞋 , 裹腿小裙子 , 细声细语地采访几乎就是她固定标签了 。 当时的柴静并没做过新闻相关的节目 , 要做“时空连线”这样的新闻节目 , 压力很大 。
本文插图
陈虻找到柴静的时候 , 说是要给白岩松找个搭档 , 这也回答了新闻评论部门为什么会找到当时在湖南卫视“新青年”做主持的柴静 。 但柴静还是没明白当时陈虻是怎么发现她的 , 也从没问过他 。
陈虻是谁?有人说他是新闻圈的王小波 , 那个年代不管认不认识他 , 说起来都要表现出一副久仰大名趋之若鹜五体投地不明觉厉的样子 。 仿佛不拿出来说一句 , 就不是干新闻的 。 在陈虹的牵线下 , 柴静自然“有了来头” , 但这并不代表她会很顺利 。
柴静在中央台做的第一期节目就以失败收场 。 当时她并没有把电视当一回事 , 节目录了30分钟 , 是关于剖腹产的话题 , 讲完剖腹产的劣势 , 节目就顺利结束了 , 片子送审后 , 就去外地玩耍 。 回来看到办公室人脸色 , 她知道 , 审片结果很不好 。
本文插图
招柴静进台的陈虻批评她 , 没能深入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层面去了解新闻事实 , 当时的她只觉心底拔凉又无能为力 。 她意识到按照从前花里胡哨的文艺路子肯定不行了 , 但要习惯节目的风格又觉得别扭 。
柴静在台里认识了一个与她同是单身的新朋友 , 史努比 。 在她的印象里史努比是一个年岁不大 , 长相却很着急的人 ,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 , 在她不得意的时候 , 会买盆小黄菊放到她的桌上 。
本文插图
当时柴静会在采访前在本子上写一百多个问题 , 边化妆边写 , 就算做足准备还是会紧张 , 录的时候会听不见别人讲什么 , 只想自己的问题 , 最后像一条绳子一样越缠越紧 。
在“时空连线”首次使用连线方式让三方嘉宾评论同一新闻事件时 , 是用电话采访 , 没办法实现三方出现在同一屏幕上 , 难以营造氛围 , 在录像时 , 柴静被摄像说到“你眼里没人” , 与嘉宾没有交流感 。
本文插图
后柴静遇到陈大会 , 这是一个采访快、准、狠的采访人员 , 他说的“嘉宾舒不舒服不重要 , 采访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揭示真相”这句话让柴静心里一动 , 开始向陈大会学习 , 以为厉害的采访人员就是要把人问到无地自容 , 结果就走偏了 。
遇到一个两青年组队飞越长城 , 其中一个失去生命的新闻 , 柴静就采取这样采访方式采访活着的那名青年 , 录像结束后觉得没什么问题 , 后来就看到《****》评论这期节目“电视台采访人员语带嘲讽 , 步步为营” 。
本文插图
经过这件事后 , 柴静每期节目都会问妈妈和妹妹 , 自己设计问题多有改善 。 后来柴静碰到让自己心动的新闻选题都会想要多问两句 , 但好像总是语不点题 。
2002年新疆地震 , 柴静去了现场 , 真正认识到新闻是要到现场感受的 , 而不是只在演播室报道报道 。 柴静形容“这场地震把我从演播室震出来 , 震到了地上” 。 面对在她肩头哭泣的老人 , 一对双胞胎姐妹两床放在地上的被子 , 还有要走一里路才能喝到的小坑里的水 , 她哑口无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