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内容为王!北部战区陆军一场关于思政课的“头脑风暴”( 二 )


某集团军政治工作部领导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教育就跟厨师做菜一样 , 如果食材是过期的 , 即使再加工、用再漂亮的餐具盛出来 , 让人吃了也不是滋味 。
“如果说 , 好菜品是好食材做出来的 , 那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以鲜活内容为支撑的 。”这名领导语重心长地说 , “切忌顾此失彼 , 重视教育形式的创新 , 却疏忽了对教育内容的挖掘 。”
“对时代性、感召力的认识有偏颇 , 导致了我们行动上的偏差 。”一位指导员讲述了自己走弯路的经历 。
一次 , 他给官兵讲课 , 尝试引入了网络语言 。结果 , 这堂课效果特别好 , 这让他倍感振奋 。后来 , 他在备课时开始把大量精力放在了怎么博取官兵“眼球”上 , 不知不觉中放松了对教育内容的更新锤炼 。
“其实 , 根源还是教育者是不是在偷懒 , 政绩观是否端正 。”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 , 一位教导员推心置腹地说 , 形式的创新既好看、效果又明显 , 而内容的研究却需要下苦功 , 事前得深入调研找准问题 , 查阅大量资料归纳总结 。而教育效果的好与坏、高与低的标准不好体现 , 一旦遇到个不太懂行的考核者 , 在内容上下的功夫可能就白费了 。
这名教导员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尴尬 。一次 , 他花了整整一个月精心撰写教案 。本以为会受到好评 , 他没想到 , 当时机关前来考评的“考官” , 看到他授课就一份干巴巴的教案 , 便给了“差评” 。
“这其实折射了教育考评的问题 。”一位来自机关的教育干事说 , 考评往往就是指挥棒!如果上级衡量教育的好坏看形式 , 那下级就会把更多精力用到形式上;可如果教育考评更多看内容、看效果 , 那教育者就会把内容凸显出来 。
“各级教育者必须要有使命担当!”结合自己从事政治工作30多年来的切身经历 , 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一位领导说:之所以会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 , 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有些教育者没主动向年轻官兵靠拢 。
“今天 , 我们官兵的文化水平更高 , 营连的硬件设施更好 , 授课材料也有文采 , 演示课件也很精美 , 为什么离官兵期待的样子还有一些距离呢?”这位领导给大家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为了让桔子看起来更加美观 , 有些商家会往桔子上打蜡 。不少顾客会因为桔子的外观而购买 , 但如果味道不够甜 , 则鲜有回头客 。
“这个例子乍一听感到很新鲜 , 细一想发觉真是这么回事 。”不少教育骨干眼前一下子亮堂了起来:“有谁会因为好看的外观 , 而购买明知不甜的桔子呢?”
“桔子好不好看固然重要 , 但甜不甜才是决定桔子销量好坏的关键因素 。”座谈会上 , 某陆航旅指导员周广杰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样一句话:教育者必须坚持“内容为王” , 不能舍本逐末 , 把劲用偏了 。
再炫的网页离开了好内容好故事 , 也会造成审美疲劳
——要靠内容“圈粉”“涨粉” ,教育者必须要有使命担当
桔子多甜才算甜?
某旅政委王涛给大家讲述了一段经历 。
一堂关于官兵关系的教育课 , 他讲了足足17年 , 如今依然受欢迎 。
为什么?这位有着20多年政治工作经历的旅政委告诉大家 , 因为这份讲稿他讲了17年 , 也改了17年 。
17年里 , 为了把这堂课讲好 , 王涛究竟有多少次深入基层、问计官兵 , 究竟有多少次查阅资料、潜心修改 , 已无从得知 。采访人员只知道 , 讲稿的字数从最初的8000多字 , 到后来的近20000字 , 再到如今的8000字 , 始终紧跟时代的特点和官兵的现实需求改变 。
授课的内容 , 也从单一的官兵一致、发扬民主 , 扩充了不少新课题 。王涛说:“内容增加是因为时代变化 , 内容删减也是因为时代变化!教育者一定不能浮躁 , 必须沉下心来搞准官兵到底需要什么 。”
“为一堂课这么认真执著 , 值得吗?”面对提问 , 王涛回答说: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 , 一个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 另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