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高考改革|新冠疫情善后莫忘考试公平问题( 二 )


有的学校还采取居家统考的方式 , 这是比往常更严格的育人检验 , 也会是学生独特的人生体验 , 对学生的自律是一次更严肃的考验 。 从人才选拔的角度来说 , 这些在往常的笔纸测验中难以考查的学生综合素质 , 反而能够通过这次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进行有效考量 。 这是遵循高考选拔科学性原则的 , 因此并不会对高考的公平性产生影响 。
其五 , 疫情背景下的高考试卷难易程度不同 , 也会对高考公平产生一定影响 。
有人会讲 , 高考试题难易程度对大家都是一视同仁的 , 不会存在公平性的问题;而且 , 由于每位考生面临的备考时间挤压、学习困难是相似的 , 高考总体成绩的偏高或者偏低对所有考生的影响也都是相似的 。
但实际上 , 我们知道 , 高考是分省域定额录取的;高考的录取其实不是看分数 , 而是根据考生在本省域所有考生整体成绩中的排名情况决定的 。 而且 , 前面提到 , 疫情期间 ,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 部分学生无法正常上网课 , 或因网课学习方式的特殊性而致学习效率甚差 。 对这些考生而言 , 高考的公平性就成了问题 。
从理论上讲 , 高考试题难度是由群体总体能力及高考录取率决定的 。 依据今年高三复习整体效率可能都不太高的事实 , 如果能够适当降低高考试卷难度以适应考生整体复习效果降低的客观情况 , 这既符合高考命题选拔人才科学性的要求 ,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那些在疫情期间无法正常上网课(或上网课效果较差)学生的高校入学机会差异 。
其六 , 疫情可能影响到“强基计划”的招生规模 , 从而对那些在某些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考生造成不公 。
教育部于2020年1月14日出台 《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 也称“强基计划” , 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要求 , 拟从2020年起 , 在36所“双一流”高校展开 。 相较于“自主招生”、“综合评价” , 今年首次实行的“强基计划”在自身定位、考生的考核和录取方式及培养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性重塑 。 然而若因疫情影响 , “强基计划”的招生指标被迫进行压缩 , 以减轻高校自主测试(简称“校考”)的压力 , 那么这对那些具有突出才能的考生来讲 , 无疑构成了不公 。
特殊类招生的本质就是打破“唯分数论” , 通过多元化的综合评价选拔综合素质优秀或某些学科拔尖的学生 。 显然 , 如因疫情压缩这几类考生的招生规模 , 录取更偏向高考“裸分”成绩高的学生 , 这对那些具备特殊素质的学生就是欠公平的 , 既会降低重点高校在校考环节增加选才区分度的可能 , 又会损害高考选拔的科学性 。 所以 , 决策者在做出高考政策调整时 , 必须充分考量高考公平性与科学性之间的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 。
其七 , 涉及疫情的高校优先录取政策亦会影响高考公平 。
2020年防疫抗疫期间 , 有关省市相继出台了对医护工作者子女参加中考加分或参加高校优先录取的政策 。 显然 , 高校招生时的优先录取政策会损害高考公平性 , 尤其是对那些父母不是医护工作者的考生 , 或是那些没有子女参加高考的医护人员 , 是有失公平的 。 这么做不仅是对其他考生、在其他行业辛苦付出的人的不公平 , 更是对医护工作者的不尊重 。
2020年2月间 , 武汉大学官方 明确 , 对2020年通过高考录取到武汉大学的投身湖北省疫情防治一线的湖北和援鄂医务人员子女 , 给予每人10000元的关爱资助 。 此举不采用加分或者优先录取政策 , 而选择了不对现有教育制度做出改变的临时性安排 , 但能有效杜绝将来出现各种徇私舞弊的“临时性安排”的可能性 。
武汉大学的理性做法 , 既体现了温情 , 是对医护工作者的尊重 , 又没有损害高考公平 , 是对高考公平性的坚守 。 因为它并没有把“桃子”直接送给医护工作者的子女 , 反而让录取通知书的公平份量更重 , 医护工作者的子女在拿到通知书后的底气更足 。
高考政策的使命是尽可能追求高考公平与科学的统一 , 但并不是所有的高考政策都能产生公平的结果 。 疫情对高考公平的影响是复杂的 , 形式上的公平并不等于实质上的公平 , 促进高考公平性是全社会的责任 。
研判后疫情时代走势并制定高考方案时 , 决策者应当叩问自身是否铭记了公平性这一深层次问题 , 既要考虑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 也应在政策层面向寒门学子提供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 , 尽可能对他们多一些关爱 。
【疫情|高考改革|新冠疫情善后莫忘考试公平问题】(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