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直播荐股“大师”包装术揭秘 “韭菜”是如何被套路的?( 四 )


“其实主要利用了大部分散户专业知识匮乏 , 容易轻信 , 追求高收益的心理” , 资深业内人士告诫投资者 , 不要贪图小便宜 , 踩住法律红线 , 还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 。
非法荐股一直以来被监管严令禁止 。 今年2月 , 上海证监局再次发布网络直播平台“非法荐股”活动风险警示 , 近年来 ,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非法荐股”已大幅减少 , 但利用网络直播平台“非法荐股”增多 。 此类直播荐股是一种新的招术 , 诱惑力强 , 播主头衔多变、身份隐秘 , 投资者往往难以识破 。
层出不穷的各类荐股方式是否违反法律?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晓薇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指出 , 《证券法》第一百二十条明确规定了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业务需要经证监会批准 , 并取得相应的许可证 。 假冒证券公司工作人员推荐股票 , 因其并没有相应的许可证和资质 , 可能涉嫌非法经营行为 。 设置虚拟盘 , 骗取投资者的财物 , 则属于赤裸裸的诈骗行为 。 这种情况 , 往往会让投资者入金到个人账户或者空壳公司的账户 。 而那些有相应荐股资质的 , 如果在推荐之前大幅买入 , 后又通过公开媒体引导投资者买入 , 可能涉嫌“抢帽子”的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 。
一旦遭遇“非法荐股” , 投资者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陈晓薇表示 , 如果被假的证券公司及人员推荐股票 , 造成了一定损失 , 投资者可以以相关行为人涉嫌非法经营罪 , 向公安机关报案来维权 。 如果是行为人自设虚拟盘 , 数据造假、修改盘面骗取投资者财物的 , 投资者可以以诈骗罪向公安机关报案 。
陈晓薇补充道 , 个人的开户记录、入金记录、交易记录、出金记录等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 虚拟盘在非法获利后 , 可能会马上关闭 , 所以投资者最好能采用录像的方式予以固定 。
一位券商业内人士认为 , 对于非法直播荐股 , 证监会、公安部门、直播平台可以进行跨界联合行动 。 一方面 , 监管部门需要加大对非法荐股的打击力度 , 对相关法律法规可以进一步细化;另一方面 , 直播平台应当尽好主管责任 , 加强对平台的监督审查 , 对非法荐股信息及时处理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张思源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贾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