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香山评论|“浙大毕业种杨梅”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

_原题为 香山评论|“浙大毕业种杨梅”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
作为“村里第一位大学生”的倪晓军 , 1997年从浙江大学管理系毕业后不久 , 阴差阳错又回到农村 , 和父亲一样成了一名杨梅种植户 。 堂堂浙大毕业生 , 种杨梅能有什么出息?面对这样的质疑 , 倪晓军用时间和成绩给予了有力回击:在浙江农业之最杨梅擂台赛上 , 他连续两届蝉联荸荠种和东魁种双料冠军 。 他开发研究大棚技术 , 如今年入近200万元 , 并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全省1000亩大棚杨梅 , 800亩在兰溪 , 而400亩就在他的老家——马涧镇前余村 。 该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浙江大棚杨梅第一村 。 (7月15日《钱江晚报》)
近年来 , 重点大学的学生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务农”的报道并不新鲜 , 先前就有类似这样的 , 比如:有大学生当猪倌的 , 有研究生养鱼的 , 有博士生承包种地的……笔者以为 , 他们并没有觉得当猪倌、养鱼、种地等工作是丢人的 , 或是“大材小用” , 而是充分认识到 , 不管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 , 还是文化层次较低的人 , 都应把社会需求作为自己的就业岗位和奋斗目标 。
众所周知 , 需求就是机会 。 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把社会的需求作为就业岗位和奋斗目标 , 既能满足他人的需求 , 又可使自己找到就业机会 , 实现自身价值 , 可谓是两全其美 , 何乐而不为呢?再说 , 当前社会上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 比如 , 养猪、养鱼、种地等都是需要人来做的 。 而我们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 , 思想敏锐 , 眼光独到 , 从来不缺思想 , 只是缺乏就业经验 。 而一定的生活经验、工作经验对从未涉足社会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来说 , 是非常需要的 。 如果发挥其所长 , 将会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大的价值 。
如今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择业观也已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他们当中很多人不再把非得进机关当公务员当做唯一的择业标准 , 继而能勇敢地面对现实 , 放弃所谓的“体面”职业 , 而去选择养猪、养鱼、种地等所谓不太“匹配”的职业 。 这既是现实的需要 , 更是择业观念的转变 。
近些年 , 高校毕业的人数在逐年增多 , 几乎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 , 尤其是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 这其中固然有就业岗位少、专业不对称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 但笔者以为 , 更为重要的还是陈旧的就业观在作祟 。 有的大学毕业生总认为自己辛辛苦苦读了四年大学 , 就业就应该是“高大上”的岗位 , 而对于那些认为“掉价”“失面子”的“蹩脚”岗位却不屑一顾 。 择业观如此陈旧 , 怪不得有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家坐等“啃老” ,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
因此 , 笔者以为 , “浙大毕业种杨梅”不仅是择业观进步的一种表现 , 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 。 同时 , 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 。 衷心希望每一位高校毕业生都能面对现实 , 改变就业观念 , 拿出“浙大毕业种杨梅”的勇气 , 勇敢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 , 并在创业路上发愤图强 , 一路高歌 , 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 这才是最重要的 。
【杨梅|香山评论|“浙大毕业种杨梅”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文/魏芳)


    推荐阅读